首頁 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第四論】逍遙遊——談生死

字體:16+-

1.生死功課

【惠綿】

從出生的一刻,就開始步向死亡。世間唯一公平的是“壽無金石固,賢聖莫能度”。如何活著,如何從容麵對死亡,才是最難的生死功課。

我常常懷想兩個名垂千古的文學家。一個是戰國屈原,一個是漢代司馬遷。屈原兩度流放不曾求死,懷憂歲月創作《楚辭》詩篇,安頓漂泊靈魂。最後卻因不忍見國破家亡,自投汨羅江,見證死去比活著更悲壯。李陵遠征匈奴,兵敗被俘,司馬遷為其辯護而遭受宮刑,含垢忍辱完成《史記》誌業,見證活著比死去更尊嚴。簡媜!如果你是屈原,是否會求生?如果你是司馬遷,是否會求死?一路行來,陷入絕望的幽穀時,你是否經曆過生死關口的徘徊?

我二十四歲接受脊椎側彎矯正手術,在鬼門關前走了兩趟,期間僅相隔半個月。因小兒麻痹導致嚴重脊椎側彎九十度以上(S型),準備研究所考試時,經常呼吸困難、胸腔疼痛。我暗許,若考取碩士班,休學上手術台。不想,上天垂聽了我的願念。不開刀將影響壽命,手術成功幾率隻有一半,倘若失敗,可能死亡或癱瘓。我雖高唱壯士一去兮必複還,立誓活著回來完成學術未竟之誌。但當我承受全身無法動彈之苦,忍受分分秒秒的錐心刺骨之痛,卻幾番求死。在眾多至親師友陪同抗戰的力量之下(張碧惠和你,以及一〇六室姐妹、榮譽室友兄弟,皆是奧援的戰將,至今銘刻心底),經過一年複健,終於活了下來。三十餘年後的今天,還能再借殘軀,在講台鏗鏘有力傳道授業,在書齋孜孜矻矻著述論說,主要歸功醫師巧奪天工的醫術(矯正為五十度),更要慶幸當年關鍵的手術抉擇。選修生死課題的學分,真是千萬艱難。

我並非戰場上的常勝兵,潛意識對形殘命運總是不能釋懷,不免有輕生的意念與行動。進入天命之年,以“一身形殘,還願而來”八個字為座右銘,不再動念。突然,年初有一場奇異的夢境,不是拄杖行走,不是電動輪椅,而是回到童年的匍匐,我想去投海。路途綿長蜿蜒,不見天日,兩麵是厚重石頭堆砌的高牆,大小亂石滿地,手足並行,崎嶇難行。半路巧遇指導教授曾師永義,欣然言道:“徒兒!這是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四本書,帶回去閱讀寫論文。”我收下,不敢道出即將前往自沉。書籍放在布袋之內,置於腹部之下,一手拖著,一手爬行。終於找到浩瀚大海,正要俯身投入之際,突然發現一本書不見了,非常著急,心想這是老師向圖書館的書,不可遺失。如同電影鏡頭轉換,我爬行回到圖書館門口,請托旁人:“我掉了一本書,實在沒有力氣再回去尋找,拜托幫幫我。”這時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圖書館還書,館員出來說:“小男孩找到你的書了!”我握著小男孩的雙手,含淚頻頻致謝……夢醒,淚濕衾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