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晨
其實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就有機會出一本書。那年我獲得了“第九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對於每個一等獎得主,《萌芽》雜誌社都願意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出書。
出版一部自己的作品,一直是我的一大夢想。出書本身,就已足夠重要。
與絕大多數人對出書的看法不同,他們將出版作品本身看作是一件單純的作品。甚至羅蘭·巴特曾經認為:作品與作者本身沒有任何關係,作者確實是作品之母,但是當作品出版之後,它便脫離作者,成為一個獨立成長、獨立被解讀、獨立延伸的個體,與作者不再有任何關係了。
但至少在我的第一本書出版時,我很難將這部作品與自身切割開來。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我個人單純的自我表達。
一個人,向整個世界自我表達的出口。
一個人,與整個世界對話溝通的出口。
一個人,向整個世界傳遞觀念的出口。
觀念即人。
既然是自我表達、傳遞觀念,那就必須是真誠、負責、審慎的。我需要去整理我的生命、經曆、觀念,然後將這種判斷完整地表達出來。
觀念即人,但2007年那個16歲的我卻尚未成人,缺乏勇氣向這個世界進行表達。我缺乏自信,甚至當出書這個念頭閃過腦海時,會讓我感到一絲恐懼。
我並不是一座源泉,一座源源不斷提供能量的源泉,我更像花火,一朵爆裂而速朽的花火。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準備我的第一部作品。對,就是你現在拿在手中的這部作品。這個準備過程,已經遠遠超過了我的寫作意圖與文字本身。我的整個人生、整個奮鬥、整套思維的躍遷,都在為這本書準備著。
這十年,我高三逆襲,從三本成績到北大高分,入學、畢業,與觀念擁抱又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