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我都要去緬因州釣魚。草莓和奶油是我的最愛,但我發現魚兒卻更喜歡吃小蟲子。因此我每次去釣魚,不會想我喜歡吃的東西,而是琢磨這些魚兒更喜歡什麽。我也不會拿草莓或者奶油當魚餌,而是穿上一條蟲子或一隻蚱蜢,垂到魚兒麵前,問它:“想嚐嚐這個嗎?”當你“釣”人的時候,為什麽不試試同樣的方法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就常常采取這種方式。有人問及他,當其他在戰爭年代成為領袖的人,如威爾遜、奧蘭多及克裏孟梭都逐漸被世人遺忘的時候,為什麽他仍然能夠大權在握。他回答說:“如果我有什麽執權秘訣的話,那可能就是因為我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釣什麽魚,就要掛什麽餌!”
為什麽要談及我們需求呢?這是一個孩子氣的問題。當然,你感興趣的是你的需求,你永遠隻對自己想要的感興趣。但別人也跟你一樣,隻對他們想要的感興趣。因此,世界上唯一能影響別人的方法,是談論他人所需,並且告訴他怎樣去得到。請記住這一點!尤其是在你要讓別人去做某件事的時候。
當你不希望自己兒子抽煙時,別跟他講什麽大道理,隻須讓他知道,抽煙會使他無法加入心愛的籃球隊,或贏得百米跑的冠軍。這是值得記住的一點,不論是在對待小孩子,還是小動物的時候。有一天,愛默生和他的兒子要把一頭小牛犢趕入牛棚。他們犯了一個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錯誤——隻想到他們所要的。
愛默生在後麵推,他的兒子在前麵拉。但那隻小牛想做的正與他們想做的相反,它所想的隻是它所要的,於是它蹬緊雙腿,頑固地不肯離開原地。愛爾蘭女仆看到了這個僵持的局麵——盡管她不會講大道理,但至少在這種情況下,她比愛默生更了解家畜的習性。她想到了那頭小牛犢所要的,她把自己的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讓小牛吮著手指,同時慢慢地把它引入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