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開啟高效人生(套裝全3冊)

想考研,但我真的適合做科研嗎?

字體:16+-

經常有人問:“我想考研,隻是為了將來好找工作,但我覺得我不適合搞科研,我這樣去考研好嗎?”

從這位同學的提問中可以看到,考研對他來說就是為了找工作,是一種鍍金手段。

但用批判性思維分析一下他的痛苦,我們就會發現,他的痛苦糾結來自“偷換概念”。

考研=畢業後搞科研?

考研隻是解決你的學曆問題,並不是解決你的職業方向問題,如果你把這兩個問題混淆在一起,當然會造成自我困擾。

實際上,很多人讀完大學也搞不清讀碩士,讀博士和自己讀本科有什麽本質不同,以為隻是有更多知識,拿一個更高的文憑,這樣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分別給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同樣布置一項作業題:請調查本校學生身體素能情況,並做出分析。他們得到的工作成果會是完全不同的。

本科生遇到這個問題,肯定先懵掉:

老師,這事兒怎麽幹啊?怎麽收集數據?怎麽進行分析?

本科老師的任務就是將一些基本的數據采集項、采集方法、統計方式以及各種統計圖表教給本科生,然後讓他們邊實踐邊慢慢掌握。

而本科生往往是要在多次輔導和練習之下,才能明白如何利用一些常規工具和方法采集身體素能數據,然後做出統計結果報告,做一點點粗淺的概括分析,大概就是到此為止了。

但碩士生遇到這個問題之後,會繼續問自己:

統計數據裏麵發現哪些異常數據?會不會出現各分院同年級學生體能差別很大的情況?而這種差別會不會跟他們的專業有關呢?體能和專業背後存在相關性嗎?如何證明我們的猜測是成立的?這些數據(包括異常數據)可以用統計模型表達嗎?

接下來,他們會利用已經掌握的思維工具和統計模型,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出相應的假設,並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等方法進行論證,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比如外語係的男生上肢力量確實不如建工係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