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韶山參加一個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活動,意外地發現在離毛故居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澤東圖書館。為偉人、名人建紀念圖書館,在國外幾成風氣,美國每個退休總統都有一座,中國卻極少見。關於毛的這座圖書館也未能建在北京等大都市,而是在他家鄉的小山衝裏。我很好奇,便進去一看。
圖書館不大,實用麵積隻有680平方米。這裏隻收三類書,一是毛寫的書,各種選集、文集、單行本;二是毛看過和評點過的書;三是寫毛的書,即各種研究毛澤東的書。館的功能以收藏、陳列為主,兼有一點借閱,遊人可免費參觀。但因知道的人不多,來者寥寥,那天我去時館內十分清靜。
一般無論博物館、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我問接待我的劉館長:“能不能看看你們的寶貝?”他自己先戴上一副薄薄的白手套,又遞給我一副,然後讓管理員捧出一個盒子。打開,是一本藍皮黃紙的書,小32開本,約有一寸之厚,他說:“這就是我們的鎮館之寶,是已知的曆史上出版的第一本《毛澤東選集》。"1942年延安整風時黨中央成立了宣傳教育委員會,毛澤東是主任,王稼祥是副主任。整風過後,為了推動幹部的學習,晉察冀邊區請示中央宣教委會後決定編一本《毛澤東選集》,這個任務交給了時任《晉察冀日報》社長的鄧拓。鄧是黨內的才子,是一個好學習、好收藏、好研究問題又很有政治眼光的知識分子,他平時猶好收集毛澤東的講話、文章。邊區黨委1944年1月下文件,鄧三個月後就編出了這本書。現在我們看到版權頁上寫著,編印:晉察冀日報;發行:晉察冀新華書店;定價:三百元(邊幣);一九四四年五月初版。
我俯下身子仔細觀察這件寶物,雖然手上也戴著一雙白手套卻不敢去翻它一下,生怕碰碎那已經被歲月浸泡了七十年的的薄紙。全書分為五卷,實際上是一本五卷本《毛選》合訂本。解放後正式出版《毛選》合訂本是**後期的事,當時是四卷合訂。我記的剛看到這種合訂裝幀時,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想不到在抗日的滿天烽火中就曾誕生過《毛選》合訂本,而且還是五卷。看著這本小書,你會明白什麽是思想的力量,什麽是領袖的魅力,而書籍就是在收集思想,收藏曆史。以當時的條件,毛澤東的文章不可能收齊,比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隻收了前兩個部分。這本集子主要來源於鄧拓個人的剪報資料。當時紙張奇缺,從書的封口上可以看出,紙質和色度都不一致。印裝也有失誤,如124頁後就找不到125頁。但它卻有一個驚人的裝幀——藍色緞麵精裝。這是從地主老財家找來緞子被麵,用手工製作的,這樣的精裝本隻做了十本。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本子是三年前圖書館花了30萬元從河北一個收藏者手裏買來的。現在社會上還流傳著另一本,品相比這還好一點,緞麵上的一朵暗花正好在封麵的中心,拍賣價已經出到160萬元,主人還不肯出手。《毛選》的編輯出版貢獻最大者有兩人。一個是鄧拓,在戰火中編了第一本《毛選》;一個是田家英,精心保存了毛的許多手稿,是解放後《毛選》編輯的第一主力。可惜這兩人在“文革”中都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