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偉人的鄧小平,一生不知住過多少宅院賓館,但唯有這座小院最珍貴,這是**中他突然被打倒、被管製時住的地方。作為偉人的鄧小平,一生轉戰南北,不知走過多少路,唯有這條小路最寶貴,這是他從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任上突然被安排到一個縣裏當鉗工時,上班走的路。在小平同誌去世後兩個月,我有緣到江西新建縣拜謁這座小院和輕踏這條小路。
這是一座有六七百平方米的院子,原本是一所軍校校長的住宅,**中軍校停辦。1969年10月小平同誌在中南海被軟禁,三年之後和卓琳還有他的繼母又被轉到江西,三個平均年齡近70歲的老人守著這座孤樓小院。仿佛是一場夢,他從中南海的紅牆內,從總書記的高位上被甩到了這裏,開始過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比普通百姓還要低一等的生活。他沒有自由,要受監視,要被強製勞動。我以崇敬之心,輕輕地踏進院門。
現在單看這座院子,應該說是一處不錯的地方。樓前兩棵桂花樹簇擁著濃綠的枝葉,似有一層浮動的暗香。地上的草坪透出油油的新綠。人去樓空,二層的窗戶靜靜地垂著窗簾,儲存著一段珍貴的曆史。整個院子莊嚴肅穆,甚至還有幾分高貴。但是當我繞行到樓後時,心就不由一陣緊縮,隻見在青草秀木之間斜立著一個發黑的柴棚和一個破舊的雞窩,稍遠處還有一塊菜地,這一下子破壞了小院的秀麗與平靜,將軍樓也無法昂起它高貴的頭。小院的主人曾經是受到了一種怎樣的屈辱啊!
1997年4月,作者在鄧小平小路旁
當時三個老人中,65歲的鄧小平成了唯一的壯勞力,因此劈柴燒火之類的粗活就落在他的身上。他曾經是指揮過淮海戰役的直接統帥啊,當年巨手一揮收敵六十五萬,接著又揮師過江,再收半壁河山。可是現在,他這雙手隻能在煙熏火燎的煤爐旁劈柴,隻能彎下腰去,到雞窩裏去撿那枚還微微發熱的雞蛋,到菜地裏去潑一瓢大糞,好收獲幾苗青菜,聊補菜金的不足。要知道,這時他早已停發工資,隻有少許生活費。就這樣,還得節餘一些捎給那一雙在鄉下插隊的小兒女。這不亞於韓信的**之辱,但是他忍住了。士可殺而不可辱,名重於命固然可貴,但仍然是為一己之名。士之明大義者,命與名外更有責,是以責為重,名為輕,命又次之。有責未盡時,命不可輕拋,名不敢虛求。司馬遷所謂:“恥辱者,勇之決也。”自古能擔大辱而成大事者是為真士,大智大勇,真情真理。人生有苦就有樂,有得意就有落魄。共產黨人既然自許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就能忍得人間所有的苦,受得世上所有的氣,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開始受擠壓、受煎熬。有時一個國家都難逃國恥,何況一個人呢?世事滄桑不由己,唯有靜觀待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