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壓抑

字體:16+-

按語

本文是弗洛伊德關於壓抑問題的專論。其中對壓抑的本質、原因、結果及其與神經症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該文和《論潛意識》、《有關移情的觀察報告》等15篇論文,均係心理玄學方麵的專論。它對領會精神分析學的基本概念和防禦機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能衝動的變化之一是在抵抗(resistances)中使衝動不起任何作用。我們將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在某些條件下,衝動便進入了“壓抑”(repression)[Verdr?ngung]狀態。如果問題是在於外在刺激的運作(operation)上,所采取的適宜方式無疑便是逃避(flight)。然而,對衝動而言,逃避是沒有用的,因為自我(ego)無法逃避自己。此後,反抗本能衝動的較好方式便是拒絕(rejection),它是建立在判斷(judgement,原文中對該詞的注解為condemnation)的基礎之上的。壓抑是譴責(condemnation)的前期表現,處在逃避與譴責之間。關於壓抑的明確闡釋在精神分析之前是未曾有過的。

從理論上對壓抑做出分析並不容易。本能衝動何以會有這種變化呢?這種變化的發生顯然是有一定的必要條件的,即本能目的的實現應產生不愉快而不是愉快,而這種可能性卻又很難想象。從來沒有這樣的本能:本能的滿足總是愉快的。我們必須設想出一些特殊情形,有些過程使愉快性滿足變成了不愉快。

為了更好地對壓抑做出界定,讓我們討論一下其他的本能情形。有時候,有些外在刺激變成了內在的。比如,當飲食過度而傷害了某些器官時,一種新的興奮源便產生了,並導致緊張度的增強。這種刺激與本能是十分相似的。我們這方麵的經驗可以用疼痛說明,不過,這種“假本能”(pseudo-instinct)的目的僅在於中止器官的改變及相伴的不愉快,疼痛的中止不可能獲得其他的直接愉快。此外,疼痛具有強製性(imperative),要去除疼痛必須改變受傷的器官或克服心理傷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