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寫給大家的理財課

財富之潮:最重要的是當下

字體:16+-

求財,當然隻看當下。

讓我們順著曆史的邏輯看一看什麽是財富之勢,看一看每一個“當下”。明白了“當下”就會明白,原來財富就在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手中,隻是不敢承認這份“財緣”,不敢追求這份“財緣”罷了。

中國當代第一波財富浪潮源自20世紀80年代初的自由經濟,身處變革的大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大量機會,隻是抓住的人寥寥無幾。

那時所謂的財富機會,今天看了頗為原始,就是所謂個體戶、小商小販,在百廢待興的年代,什麽生意都是創新,所謂“買賣好幹”。

遺憾的是,人們認知當下、感知財富的節奏總是慢半拍。有些經曆的人應該記得“萬元戶”這個詞,如今“90後”“00後”自然無法理解一萬元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價值,時人對萬元戶的羨慕絲毫不亞於今天很多人對擁有多套一線城市房子的人的羨慕。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真實記述了第一波財富浪潮的變遷。

兩位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即那個年代的縮影,小說賦予了少平更多筆墨,可見作者更偏愛少平。

相比之下,少平的追求才是那個時代的主流:農轉非,在機關、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企業中找一份工作。現在看來,少平孜孜以求,無非也就是一個銅城煤礦的礦工罷了。

少安要承擔家中責任,不可能像弟弟一樣去追求所謂的“鐵飯碗”,但他同樣是一個不安分的後生,少安在不可能走出雙水村的情況下開起了磚窯,成為公社第一批“冒尖戶”(萬元戶)。

百廢待興的時代,基礎建設急需建材,當時可沒有鋼混結構,開磚窯就成了最賺錢的生意。

少安、少平兩兄弟,從財富結果而論,少安的財富遠遠超過了少平,但當時無論在作者路遙還是在廣大讀者眼中,無疑認為少平比少安成功,原因很簡單,少安雖然有財富,卻不穩定,少平做礦工收入低於個體戶,端的卻是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