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旗袍女性為繪畫題材的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常常是——你怎麽看待旗袍?你覺得穿旗袍要注意些什麽?
這幾年,旗袍一下被提升到了新高度,被賦予了文化傳承的意義和文化底蘊,是文化體現的最佳代表,甚至被說成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 優雅、端莊、賢淑、東方魅力等等詞匯,一股腦兒用在穿旗袍的女子身上。 旗袍被端到一個過高的位置,一不小心,人在穿著上就容易拿捏不好分寸。
雖然我畫旗袍多,但平素喜著便裝,因為一穿旗袍正裝就感覺老十歲。
有意思的是,每當一聊到旗袍,不可避免地就會搬出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穿的旗袍,要麽就是民國那幾位才女的旗袍照,不自覺地,大家都以那個為現在旗袍美的標準。 可是,一邊是服務於電影的服飾設計,一邊是過去時代真實的穿著,我們應該參照哪個理解旗袍,應該怎麽穿旗袍呢?
著名的著旗袍女子背影。香港60年代,是《花樣年華》服飾的主要背景年代,改良旗袍,由此發展或演繹,更符合當下社會穿著環境。
旗袍並非《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裏的旗袍之美被引用過度,而人們忽視了電影的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香港。
20世紀60年代的旗袍、所謂的民國旗袍和現在的流行旗袍,完全不同。
是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高手張叔平,挖掘出了“旗袍”這個元素的極致魅力。人人稱讚他的設計將人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和旗袍做了最佳連接。可是,他說當初設計人物蘇麗珍時,並非是要將她設計為那種“優雅”的女人。
概括而言,我要的是一種俗氣難耐的不漂亮,結果卻人人說漂亮。以前的上海人愛麵子,不管家境多不好,出去見人總要風風光光,蘇麗珍應該是這樣,梳好頭、化好妝、穿好衣,完全是一個打扮俗豔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