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全集4冊)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念奴嬌 中秋

[宋] 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祭月節

祭月節最初定在秋分,而不是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日。自周代起,天子在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但是,秋分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年年不同,而且八月十五的月亮往往比秋分日的更大、更圓。後來,祭月節就改為八月十五日,民間會舉行豐富的祭月活動,到了唐代,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

明清兩朝,皇帝於北京月壇祭祀夕月夜明神。在北京、天津等地,中秋日家家供奉“兔兒爺”。相傳很久以前,北京城裏鬧瘟疫,嫦娥從月宮看到後,派玉兔到人間為百姓治病。玉兔手到病除,治好了很多人。他不要人們的金銀報酬,隻借來不同的衣服穿。為了盡快消滅瘟疫,玉兔騎上老虎、獅子、鹿或馬,走遍京城內外的每個地方。這些形象後來被人們用泥塑製作出來,漸漸成為孩子們喜愛的中秋應節玩具。

候南極

候南極,就是等候南極星的出現。南極星又稱老人星、南極老人、南極仙翁等,實際上它離真正的南天極還很遠。由於我國處於北半球,隻有在秋分後才有看到南極星的機會,而且需要運氣或很強的技術性才能捕捉到。《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漢代,皇帝在秋分日的黎明時刻,率領百官到位於國都南郊的老人廟祭祀南極星,並等候它的出現。倘若有幸見到,就視為國泰民安、老人長壽的吉祥征兆。漸漸地,祭祀南極星與尊老美德聯係得越來越緊密,古人借此祈願老人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