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全集4冊)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早秋曲江感懷

[唐] 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忽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複來此。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對於道教和佛教都是重要的日子,佛教稱其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中元節,不過在民間,百姓把它認作“鬼節”。在民間傳說中,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仙,相傳七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這天他要到世間辨別善惡,赦免人類的一些罪孽。管理者外出履職,地府大門無人看守,裏麵的鬼魂便趁機返回人間。於是,中元節成了民間祭祀先人的重要日子,人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讓回到人間的鬼魂感受到親人的牽掛,“放河燈”便是其中之一。秋日夜晚,一盞盞荷花燈在河麵上漂漂****,隨著水波漸漸遠去,遙寄人們的哀思之情。

秋決

“秋後問斬”這個詞我們在古裝劇或古代題材的小說中經常見到,這可不是編劇和小說家的隨口一說,早在《春秋左傳》中就有“賞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記載,漢代已有秋冬季節執行死刑的明確規定。清代的死囚在行刑前,先要經過朝廷的中央秋審,通常是在農曆的八月,秋審批準後死刑才可執行,因此叫作“秋後問斬”,又稱“秋決”。在古人的觀念裏,凡事都要順應天時,刑法也是如此。春夏秋冬四時為序,各有其主宰的神明,天子必須依照四時十二月的特征布政施令,秋季象征肅殺之氣,正與刑罰相對應。

賞秋雲

諺語說:“七月八月看巧雲。”處暑之後,北方暑氣漸消,秋意漸起。“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夏日裏大團的雲堆,被秋風穿針引線般散化開來,變成一縷縷半透明的紗幔,一片片輕飄的綾羅。此時的天空疏朗明淨,“七月八月看巧雲”,說得正是人們出遊賞秋的習俗。經曆了狂熱的盛夏,平和的秋景使人舒心愜意,觀秋葉,望秋水,聽秋雨,看秋花,賞秋雲。秋雲的美正在於它的“巧”,形態輕柔,變化靈動,不會給你一點負擔,可以放心地把想象和秘密交付給它。當你正看得入迷時,它已在不覺間融化在秋日清澈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