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全集4冊)

第一部分 氣象特征

字體:16+-

當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立秋節氣也就到了。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代表季節開始之意,從字麵意思上看,立秋指秋天從此開始。不過,這裏的“秋天”和現代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季關係不大,和農時、物候有一點聯係,更多的是天文意義上的秋天。俗語說的“一層秋雨一層涼”,就代表立秋之後,涼風開始逐漸入侵我國,冷空氣越來越多,夏季生長的作物要進入成熟乃至收獲的季節,譬如水稻等。

立秋節氣在每年的8月8日前後,和其他三個以“立”為開頭的節氣相比,立秋最“名不符實”。立春時的春意盎然,立夏時的暑氣乍起,立冬時的陣陣寒風,盡管數據上和現代氣象學有些差異,但多數人是可以感受到的。然而,立秋時的數據不僅與現代氣象學存在差異,人們也感受不到秋的意境,但秋的種子已經在太陽直射點的位移中埋下。

立秋陽光

立秋節氣,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天文意義。立秋時,太陽直射點退回北緯16度,也就是我國西沙群島附近的南海海麵附近,和立夏時相似。因此一方麵,太陽熱量確實在減少;但另一方麵,立秋時仍然是刺眼炎熱的“驕陽”。

然而和立夏不同的是,立秋時我國大陸、海域剛剛經受過最毒辣的陽光照射,水汽大規模北上到華北、東北甚至西伯利亞,大陸和海洋的熱量儲備非常大。由於地表儲熱的關係,立秋時的氣溫和濕度都比立夏時高得多,甚至不輸小暑、大暑。在這樣的情況下,立秋時的陽光仍然非常刺眼,容易灼傷皮膚,是一年中的盛期。

立秋的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日照在減少,很快就會到達讓地麵溫度下降的臨界值。

立秋非秋

立秋前後,我國地表和海洋儲存的熱量仍在巔峰值附近,此時太平洋直射點依舊在我國陸地南端,日照時間還是很長,所以立秋時仍然是一派盛夏景象,是最與名不符的節氣,可謂“立秋非秋”。因此,立秋節氣算不上秋季的開始,並非真正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