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全集4冊)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競渡詩

[唐] 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 ,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節

芒種節氣中常常會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節、龍舟節,我們都知道它與戰國末期楚國的詩人屈原有關,許多習俗也都由此而發。如屈原投江後,楚國人劃船去救,一直追趕到洞庭湖。後人就用賽龍舟表達對屈原的紀念。疾速前進的龍舟象征人們救屈原時的急迫心情,鑼鼓齊鳴是為了嚇退水中的蛟龍,讓它遠離屈原的身體。除此之外,初夏時節容易滋生病菌,舊時人們不知道生病的真正原因,就采用其他方式護佑安寧。比如,端午民間有“戴艾虎”的習俗,用彩紙剪出猛虎形狀,貼上艾葉,佩戴在身上;或者用雄黃酒在小孩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意在借助辟邪神獸老虎的力量,讓“妖魔鬼怪”不敢靠近。

送花神

在農曆二月“花朝節”,人們為百花慶祝生日,迎接花神降臨人間;如今到了芒種時節,早春的很多花已敗落凋零,倘若此時默不作聲,對比迎花神時的歡天喜地,實在是有失禮數;更何況,大家還期盼著來年花神的如約而至呢。因此,在芒種這天,民間要舉行盛大的“送花神”活動和祭祀花神的儀式,感謝她們曾展露出婀娜的“身姿”。此番情景,在《紅樓夢》中就有描述,大觀園的女孩們用浪漫的方式為花神餞行:“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彩線係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係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搖,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打泥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