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鬧元宵
雨水節氣期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元宵節。元宵節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古人稱正月為元月,稱夜晚為“宵”,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圓月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眾多的象征意義,因此這天的夜晚受到人們格外關注,“元宵節”之名由此而來。元宵節又稱“燈節”,鬧花燈、詠燈詩、賞燈聯、猜燈謎……可謂“火樹銀花不夜天”。此時正值春回大地,天上一輪明月與地上的萬盞彩燈交相輝映,人們在狂歡中互送祝福,“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拉保保
四川方言裏稱幹爹為“保保”,“拉保保”的意思就是認幹爹。在川西一些地區,雨水這天有拉保保的民俗活動。舊時,由於醫療水平落後,很多孩子從小體弱多病。父母為孩子尋一位有福之人拜幹爹,是希望借助他的福氣,庇佑孩子健康地長大。“春雨貴如油”,很早之前,古人就意識到雨水對於草木、莊稼生長的重要性。選擇在雨水拉保保,寓意孩子也能得到如雨露般的福澤滋潤。拉保保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父母準備好酒菜、香蠟等物,帶著孩子在人群中不斷尋覓合適的人選。倘若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有文化的人,那就找一位有詩書氣的讀書人做幹爹;若是孩子體質較弱,那就找一位身強體壯的人做幹爹。這其實表達了勞動人民避災祈福的樸素願望。
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據說這天是倉王爺的生日,民間會舉行各種活動儀式,祈願新年糧食大豐收。填倉,意為“填滿穀倉”。各地根據自己的風俗,填滿穀倉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的地方在自家的院子或打穀場,用灶灰、米糠等圍出倉的形狀,裏麵放上糧食;有的地方的糧商米販,這天要祭拜倉神;還有的地方,人們要盡可能填飽自己的肚子,以此來表示“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