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餛飩夏至麵”,夏至吃麵是北方很多地區的重要傳統。在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這天,人們用長長的麵條象征夏至的長晝,期盼幸福的日子長長久久。夏至日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麵
“冬至餛飩夏至麵”,夏至吃麵是北方很多地區的重要傳統。在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這天,人們用長長的麵條象征夏至的長晝,期盼幸福的日子長長久久。夏至日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此外,在黃河流域,夏至前後是小麥收獲的季節,古人用新麥做成麵條,用“嚐新”來表達豐收的喜悅。
夏至這天,老北京的習俗是吃冷淘麵,俗稱“過水麵”。清代北京歲時風土雜記《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麵,即俗說過水麵也。乃都門之美品。”過水麵就是將麵條煮熟後,先放到涼水中涮一涮,抖一抖,叫作“拔涼”。過水後的涼麵清涼降火,吃起來不像熱麵那樣軟,嚼著筋道帶勁兒。
早在唐代,涼麵就是一種流行的吃法,而且製作相當講究。杜甫有一首詩叫《槐葉冷淘》,將加入槐葉汁的碧綠涼麵描寫得誘人心魂,“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在苦夏時節來一碗冷淘麵,保準讓人胃口大開。
中國人自古對麵條情有獨鍾,各地都有自己的“當家麵”。麵條表麵看上去低調不張揚,一碗簡簡單單的白麵而已,可一旦淋上各地特有的澆頭,立刻呈現出萬千姿態。陽春麵、炸醬麵、肉絲麵、熱幹麵、擔擔麵、油潑麵、臊子麵……長長的麵條連接起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成為一條文化交流的“美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