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秋

第三部分 節氣習俗

字體:16+-

立秋

[元] 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 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迎秋

立秋,又是一個以“立”開頭的節氣。為了迎接秋天的到來,這日要舉行由皇帝主祭的國家祭祀大典。周代時,皇帝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祭祀司秋之神蓐收。蓐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方神明,左耳掛著蛇,坐騎為兩條飛龍,掌管秋收冬藏之事。落葉是人們對秋天最直觀的感受,“一葉落知天下秋”。宋時,立秋這天時辰一到,太史官要高聲奏報:“秋來了!”宮人同時把院中盆栽的梧桐搬往殿內,此時最好有梧桐葉落下,如若沒有,也要輕輕搖落一兩片,幫助梧桐完成“報秋”的職責。

戴楸葉

除了梧桐葉,楸葉也常被用來寓秋。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前端是尖的,呈大大的心形。唐代長安城在立秋這天,有小販沿街叫賣楸葉。宋代延續唐時的習俗,《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不僅婦女、兒童把精心修剪過的楸葉插在衣服上或發髻間,也有男子佩戴楸葉,總之,人人都希望這秋意能在自己身上停留片刻。自唐宋起的古老習俗一直流傳下來,如今在一些地方的鄉村,人們還用楸樹的葉子和枝條編織成帽子,戴在暑氣尚存的立秋時節。

七夕節

立秋前後恰逢農曆七月初七,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就是七夕節。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女孩兒們拜祭織女、祈願心靈手巧的節日。據說,小女孩兒頭上頂塊紅布,傍晚躲到葡萄架下,就能聽到牛郎和織女見麵時的相思話。七夕當天上午,女孩兒們會玩“丟針驗巧”的遊戲。放一碗水到太陽底下,待水麵曬出一層薄膜時,把平時用的繡花針丟進水裏。針浮在水麵上,在水底投下針影。如果影子看上去像彩雲、花頭、鳥獸、剪刀等形狀,就表示針的主人是位巧手的姑娘;如果影子粗如棰、細如絲或直如軸蠟,就預示這可能是位“笨手笨腳”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