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上有一個故事,寫龐德與關羽決戰,身後抬著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沒什麽了不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這種氣概大約隻有戰爭中才能表現出來,隻有在書本上才能見到。但是當我在一個小山溝裏遇到一位無名老者時,我卻比讀這段《三國演義》還要激動。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溝裏,山上全是樹,所以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談話就如坐在船上,四圍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
但是我知道這條山溝以外的大環境,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幹旱、霜凍、沙暴等一切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過去,這裏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可是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麵的這個手端一杆旱煙的瘦小老頭,他竟創造了這塊綠洲。
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一排三間房,就剩下老者一人,還有他的棺材。那棺材就停在與他一牆之隔的東屋裏。老人每天早晨起來抓把柴煮飯,帶上幹糧扛上鍬進溝上山,晚上回來,吃過飯,抽袋煙睡覺。他是在六十五歲時組織了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的,現在已有五人離世,卻已綠滿溝坡。他現在已八十一歲,他知道終有一天早晨他會爬不起來,所以那邊準備了棺材。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也是在一天他栽樹回來時,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他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在城裏工作,三番五次地回來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覺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就是種樹,那邊的棺材就是這價值結束時的歸宿。他敲著旱煙鍋不緊不慢地說著,村幹部在旁邊恭敬地補充著……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去年冬天一次就從林業收入中資助村民每戶買了一台電視機,這是一個多麽了不起的奇跡。但他還不滿意,還有宏偉設想,還要栽樹,直到他爬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