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梁衡給中學生的作文課(全3冊)

享受豈能是頭銜?

字體:16+-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見報刊上或會議上介紹某人時,或在名片上印頭銜時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甚至追悼會上也不忘加這一條。這個“津貼”首施行於剛打倒“四人幫”後,改革之初。那時知識分子長期受壓,待遇很低,生活拮據,於是為一部分精英人才發津貼,有重視知識、重視人才之意,後延續下來。不想這倒使一些人用來做了終身誇耀的資本,動不動就“我享受國務院津貼”(類似提法還有“享受正部級醫療待遇”之類)。事情雖小,卻關價值觀和社會風氣。

津貼是什麽?就是生活補助。正常情況下一個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補助,如果真拿了別人或政府給的補助也會心懷愧疚,低調處事,加倍工作。現在反過來了,把“津貼”掛在嘴邊,印之名片,顯於報章,足見其淺。

此現象文科多於理科,而猶以書畫界為最。媒體也無知,跟著捧。就像某一級首長,在單位吃小灶,出門坐小車,這本是一種生活、工作待遇。如果每開會或印名片,都要稱:享受小灶、小車者某。這成何體統,他還算個首長嗎?

記得前些年,有某大學教授寫了一書稿,投之某出版社,數月無回音,便寫信去催問。內容隻一句話: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麵的落款倒有二十多個頭銜,包括“享受津貼”,占了大半頁紙。那個編輯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頁紙照抄了這二十多個頭銜,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隻有一句話:“水平不夠,恕不能用。”想來這編輯回信的當時內心一定**起一種強烈的厭惡與輕蔑,他指的水平絕不隻是文稿的水平。

記得當年我在基層當記者,跑鄉村學校。那些最基層的鄉間知識分子生活困難,縣裏重才,就特批給一些老教師每逢重大節日可享受二斤豬肉的供應。但我從未聽到過哪個教師自我介紹:享受豬肉二斤。居裏夫人是唯一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她從不拿這個獎說事,還把金質獎章給小女兒在地上踢著玩。無論大的還是小的知識分子,無論做事還是做學問,一個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腳踏實地,不欺世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