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重外交之由來
明治二十四年以前日本既無外交可言,而外交官的位置,多數是貴族的遊戲品。但當時陸海各派各地留學生,倒能通達語言,深入各國社會。所以參謀本部的外國情報,比了外交部常來得早。自經兩次戰役,參謀本部的地位自然加增。故遇到重要事件發生,軍人對外交常有容喙之權。特別在中國,有許多浪人做偵探,都是由參謀本部接濟的。外交官人數有限,自然不及參謀本部情報網的細密。(現在上海的東亞同文書院創辦時是第一任參謀總長川上把自己房子賣了做基金的)最近軍人勢力增長,外交官隻能仰軍人的鼻息,以保持其地位。退出國際聯盟,原不是外交部所讚成,而是現在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石原一手造成的。
2.外交係之成立
自從明治二十六年陸奧擔任外交部長以後,日本外交界始有人才。後來許多著名人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但日本國民對於他的外交官太對不起了。中日戰役時代的陸奧,日俄戰爭時代的小村。他們用的心血,遭的困難,比了參謀總長大得多——至少也是相等——但日本國民一律歸功軍人而指兩度外交為失敗,所以兩位外交大臣在戰後都鬱鬱不得誌而死。在樸資茅斯和約簽字以來,小村發了四十度的高熱還去見羅斯福,實與軍人決死相等,但回來時人家用黑旗歡迎他。所以日本的外交將來終久要失敗。
3.兩條路線
從英日同盟日俄戰爭到倫敦海軍條約為止,日本外交方針是與英美接近的。這一派人物日本稱為英美隨從派。以加藤與幣原為主體。但這後麵有一條暗流,便是親俄。但每次都遇到了意外的失敗。上文說過伊藤是主張與蘇俄妥協的,同時還有一位後藤男爵,他第一次聳動伊藤在日俄戰役中與俄國要員在西比利亞相會。但到了哈爾濱伊藤被刺,第二次他又聳動桂太郎到俄國旅行,半途即遇明治天皇崩禦。第三次在歐戰期中一九一五年日本親皇訪問俄國,後來即遇俄國革命。一九二一年這位後藤男爵又請了越飛來日本遊曆。這是共產黨外交官第一次到東方,不久就是日俄複交而後藤卻又死了。倫敦會議以後幣原外交政策大受攻擊,中間經過幾次轉折而到廣田及親俄係暗流又得勢的證據。廣田第一步的成功,即購買中東鐵路,那時他最得意,所以大膽聲明“廣田在位不會有戰爭”。而在日德防共協議的時節,還在東京與俄大使發生一度“破例外交”的近衛。就是告訴俄國說“防共是對英而非對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