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曆久彌新的名家名篇(全5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老舍眼中的魯迅

字體:16+-

文/老舍

我所認識的魯迅先生,是從他的著作中見到的,我沒有與他會過麵。當魯迅先生創造出阿Q的時候,我還沒想到到文藝界來作一名小卒,所以就沒有訪問求教的機會與動機。及至先生住滬,我又不喜到上海去,故又難得相見。四年前的初秋,我到上海,朋友們約我吃飯,也約先生來談談。可是,先生的信須由一家書店轉遞;他第二天派人送來信,說:昨天的信送到的太晚了。我匆匆北返,二年的工夫沒能再到上海,與先生見麵的機會遂永遠失掉!

在一本什麽文學史中(書名與著者都想不起來了),有大意是這樣的一句話:“魯迅自成一家,後起摹擬者有老舍等人。”這話說得對,也不對。不對,因為我是讀了些英國的文藝之後,才決定也來試試自己的筆,狄更斯是我在那時候最愛讀的,下至於烏德豪司與哲扣布也都使我欣喜。這就難怪我一拿筆,便向幽默這邊滑下來了。對,因為像阿Q那樣的作品,後起的作家們簡直沒法不受他的影響,即使在文學與思想上不便去摹仿,可是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啟示與靈感。它的影響是普遍的。一個後起的作家,盡管說他有他自己的創作的路子,可是他良心上必定承認他欠魯迅先生一筆債。魯迅先生的短文與小說才真使新文藝站住了腳,能與舊文藝對抗。這樣,有人說我是“魯迅派”,我當然不願承認,可是決不肯昧著良心否認阿Q的作者的偉大,與其作品的影響的普遍。

我沒見過魯迅先生,隻能就著他的著作去認識他,可是現在手中連一本書也沒有,不能引證什麽了,憑他所給我的印象來作這篇紀念文字吧。這當然不會精密,容或還有很大的錯誤,可是一個人的著作能給讀者以極強極深的印象,即使其中有不盡妥確之處,是多麽不容易呢!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認識泰山,但是泰山的高偉是他畢生所不能忘記的,他所看錯的幾點,並無害於泰山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