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曆久彌新的名家名篇(全5冊)

古意答客問

字體:16+-

閱讀指導

這首詩寫於1934年,與《燈》的寫作時間相近,收錄於《災難的歲月》中。這首詩和《燈》一樣都是詩人對於生命價值和自我實現的思考與探求,全詩簡單淺白,但詩中卻流露出詩人對於生命的思考所持有的消沉、壓抑的情緒。

詩的開篇就寫出了詩人對於“浮雲”和“青空”已經感到冷漠和倦怠,他隻想在“窗頭明月枕邊書”中尋找自己的快樂。

孤心逐浮雲之炫燁的卷舒,

慣看青空的眼喜侵閾的青蕪。

你問我的歡樂何在?

——窗頭明月枕邊書。

詩人渴望靈魂的安息,就像“炊煙”一樣升上天空,此處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對於詩人的影響。

侵晨看嵐躑躅於山巔,

入夜聽風瑣語於花間。

你問我的靈魂安息於何處?

——看那嫋繞地,嫋繞地升上去的炊煙。

渴飲露,饑餐英;

鹿守我的夢,鳥祝我的醒。

你問我可有人間世的掛慮?

詩歌鑒賞

——聽那消沉下去的百代之過客[1]的跫音。

詩人對於生命中的苦與樂已經完全不在意了,他仿佛神仙一樣,有了超凡脫俗的心境。

這首詩和《燈》創作時間相隔不過幾個月,其內容也都是對於人生價值的思考與探索,但是兩首詩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這首詩中彌漫著道家超脫凡俗的思想,詩人希望自己的靈魂能夠升於天空,希望自己“渴飲露,饑餐英”,希望自己能在“窗頭明月枕邊書”找到生存的價值,但是這種淡泊到虛無的想法真是詩人所追求的嗎?當詩人用這首詩向法國象征派詩人許拜維艾爾請教時,大師批評了他:“我向你懺白,我不能有像你《古意答客問》那樣澄明靜止的心。”所以這首詩雖然結構精巧,意象優美,但是其所傳達的虛無並不是詩人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