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1923年10月,鬱達夫應北京大學之聘,擔任統計學講師,在北京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住在大哥鬱華家,也即西城阜成門內錦什坊巡捕廳胡同二十八號。《薄奠》中故事發生的場景,幾乎是鬱達夫這段時間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當時寫人力車故事的人很多,如魯迅的《一件小事》,胡適的《人力車夫》,劉半農的《人力車夫歌》,寫人力車夫最為著名的,要數老舍的《駱駝祥子》。
上
天氣在小說裏是推動情節的一個重要因素,主人公因天氣好,為排遣閑坐的無聊而外出,為遇到人力車夫做了伏筆。接下來天氣的突變,使他和人力車夫相遇顯得自然可信。
一天晴朗的春天的午後,我因為天氣太好,坐在家裏覺得悶不過,吃過了較遲的午飯,帶了幾個零用錢,就跑出外麵去逛去。北京的晴空,顏色的確與南方的蒼穹不同。在南方無論如何晴快的日子,天上總有一縷薄薄的纖雲飛著,並且天空的藍色,總帶著一道很淡很淡的白味。北京的晴空卻不是如此,天色一碧到底,你站在地上對天注視一會,身上好像能生出兩翼翅膀來,就要一揚一擺的飛上空中去的樣子。這可是單指不起風的時候而講,若一起風,則人在天空下眼睛都睜不開,更說不到晴空的顏色如何了。那一天的午後,空氣非常澄清,天色真青得可憐。我在街上夾在那些快樂的北京人士中間,披了一身和暖的陽光,不知不覺竟走到了前門外最熱鬧的一條街上。踏進了一家賣燈籠的店裏,買了幾張奇妙的小畫,重新回上大街緩步的時候,我忽而聽出了一陣中國戲園特有的那種原始的鑼鼓聲音來。我的兩隻腳就受了這聲音的牽引,自然而然的踏了進去。聽戲聽到了第三出,外麵忽而起了嗚嗚的大風,戲園的屋頂也有些兒搖動。戲散之後,推來讓去的走出戲園,撲麵就來了一陣風沙。我眼睛閉了一忽,走上大街來雇車,車夫都要我七角六角大洋,不肯按照規矩折價。那時候天雖則還沒有黑,但因為風沙飛滿在空中,所以沉沉的大地上,已經現出了黃昏前的急景。店家的電燈,也都已上火,大街上汽車馬車洋車擠塞在一處。一種車鈴聲叫喚聲,並不知從何處來的許多雜音,盡在那裏奏錯亂的交響樂。大約是因為夜宴的時刻逼近,車上的男子定是去赴宴會,奇裝的女子想來是去陪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