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適的聲音(全3冊)

舉一個實際的例

字體:16+-

我且舉一個實際的例。英美近二三十年來,有一種運動,叫做“貧民區域居留地”的運動(Social Settlements)。這種運動的大意是:一班青年的男女,——大都是大學的畢業生,——在本城揀定一塊極齷齪、極不堪的貧民區域,買一塊地,造一所房屋。這班人便終日在這裏麵做事。這屋裏,凡是物質文明所賜的生活需要品,——電燈、電話、熱氣、浴室、遊水池、鋼琴、話匣,等等,——無一不有。他們把附近的小孩子,——垢麵的孩子,頑皮的孩子,——都招攏來,教他們遊水,教他們讀書,教他們打球,教他們演說辯論,組成音樂隊,組成演劇團,教他們演戲奏藝。還有女醫生和看護婦,天天出去訪問貧家,替他們醫病,幫他們接生和看護產婦。病重的,由“居留地”的人送入公家醫院。因為天下貧民都是最安本分的,他們眼見那高樓大屋的大醫院,心裏以為這定是為有錢人家造的,決不是替貧民診病的;所以必須有人打破他們這種見解,教他們知道醫院不是專為富貴人家的。還有許多貧家的婦女每日早晨出門做工,家裏小孩子無人看管,所以“居留地”的人教他們把小孩子每天寄在“居留地”裏,有人替他洗浴,換洗衣服,喂他們飲食,領他們遊戲。到了晚上,他們的母親回來了,各人把小孩領回去。這種小孩子從小就在潔淨慈愛的環境裏長大,漸漸養成了良好習慣,回到家中,自然會把從前的種種汙穢的環境改了。家中大人也因時時同這種新生活接觸,漸漸的改良了。我在紐約時,曾常常去看亨利街上的一所居留地,是華德女士(Lilian Wald)辦的。有一晚我去看那條街上的貧家子弟演戲,演的是貝裏(Barry)的名劇。我至今回想起來,他們演戲的程度比我們大學的新戲高得多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