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一隻幼蟲變為成蟲,少則數日,多則數年,它們往往蟄伏在暗處,等待蛻變的發生。法布爾深知天牛為了實現成長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讓我們和法布爾一起來看看它們如何度過漫長的幼蟲時期。
閱讀批注
有一年的秋天我無意中瞥見兩隻天牛幼蟲,大一點兒的有手指頭那麽粗,小一點兒的有鉛筆那麽粗。我曾經在某本書上看過它們的介紹,所以算起來天牛也是我的老朋友了。不過有一件事似乎一直以來我都忽略了。再次看見它們我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天牛的幼蟲一般會在橡樹裏生活三年,那麽,這麽長的時間,它們是怎樣熬過來的呢?[1]
幼蟲狀態的天牛沒什麽事情,整日隻會在樹幹裏閑逛,它們一邊走一邊挖,挖到什麽吃什麽,是個小吃貨無疑了。
它們長著一副黑色的又短又粗的大顎,像一把鋒利的勺子,口器裏沒有細齒,像木匠用的半圓鑿。[2]幼蟲們就用這把鑿子到處挖路,挖下來的東西全都進了它們的肚子裏。每一口食物經過腸胃的消化,隻留下一點點汁液,剩下的成為蛀屑,被它們排出體外堆在身後。
為了適應挖掘這麽辛苦的勞動,天牛幼蟲把肌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身體的前部,讓它鼓起來成為很大、很壯實的夯頭。而身體的其他部分,就發育得相對差一些。
幼蟲狀態的天牛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挖路,因此它們的大顎必須非常結實。作為最重要的勞動工具,大顎上長著像盔甲一樣的黑色角質加固半圓鑿。
天牛幼蟲皮膚細膩,它們的身體裏有一層厚厚的脂肪,看上去像白色的錦緞。我納悶的是,天牛幼蟲每天隻吃一些沒有營養的樹屑,居然能長得如此豐滿又健康,真的很神奇。
天牛幼蟲的腳很小,不到一毫米,爬行時起不到任何實際性的作用。加上它的身子很胖,導致腳根本夠不到地麵,隻能懸在半空中。樣子有點兒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