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畫藏美:中國畫中的博觀雅賞

二 對酒當歌

字體:16+-

若說中國是一個茶的國度,那又何嚐不是一個酒的國度呢?俗話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樂時飲酒意歡慶,愁時飲酒旨除憂。據傳蘇軾就常在與朋友飲酒時即席作畫,米芾《畫史》中載蘇軾酒後作畫的場景:“……初見公,酒酣,曰:君貼此紙壁上,觀音紙也。即起作兩枝竹,一枯樹,一怪石。”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總離不開酒。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對月高歌。酒酣之後,“解衣盤薄須肩掀”,於舞榭歌樓中乘醉揮毫,儼然盛世幻景。

(一)曲水流觴

明代黃宸的《曲水流觴圖》前段繪王羲之於亭中觀鵝,二童子侍立左右,一童子在屏風後溫酒,茂林修竹中四十一名文士列坐於彎曲的溪水兩岸,飲酒賦詩,暢敘幽情。完整地再現了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蘭亭修禊、曲水流觴時的情形。修禊是源於周代的一種習俗,即農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邊嬉遊,以除不祥。人們相約水邊沐浴,除災去邪,古俗稱之“祓禊”。後來文人們飲酒賦詩的集會也被稱之為“修禊”。春日踏青便有“春禊”,秋日秋高氣爽便有“秋禊”。

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

劉鬆年的《醉八仙圖卷》繪唐朝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飲中八仙。《新唐書·李白傳》中載,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杜甫也有《飲中八仙歌》。此卷畫麵繪“飲中八仙”,每位人物之上均書以人名及題字,從右之左依次是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王李璡,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尾落款,劉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