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乙
探索思考
一個中學畢業生可以去教大學嗎?而且是世界名校耶魯大學?這個問題聽起來就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了,這就是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和林語堂先生可大有關係。
閱讀批注
假使母親是養育我的土壤,我不平凡的父親就是培養我這棵小苗的水和陽光。1
1 比喻、對比
開篇使用比喻的修辭和對比的手法,將父親比喻為“水和陽光”,且與母親這“養育我的土壤”進行對比,突出了父親對自己的重要意義,開啟下文。
爸爸認為我們除了學校之外,什麽都應該見識見識。走在街上,我們有時會看見一些女人在黃包車上招生意。媽媽就說,她們是壞女人,是過皮肉生涯的。爸爸則說,那些女人是因為窮,所以不得已要過這種生活,我們不要看不起她們。2
2 對比
作者使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林語堂先生的包容、平等的精神。在此,應注意作者在選材上的用心。生活中,能表現林語堂先生包容、平等的事有很多,但作者選擇的這件卻十分典型。因為一般人對“妓女”的認識都如同作者的媽媽一樣,而林語堂先生的認識卻顯得與眾不同。這種打破普遍認識的觀點,必然會引起讀者的注意,從而達到鮮明突出林語堂先生包容、平等的思想的作用。
爸爸在雲山千疊之間的阪仔長大,他說:“山影響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山逼得人謙遜,對山敬畏。你生在山間,不知不覺評判什麽都以山為標準,於是人為的事都變得微不足道。摩天大廈嗎?可笑之至。財富、政治、名利都可笑之至。”3
3 引用
直接引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表現林語堂先生的看淡名利財富的形象,客觀真實。
應賽珍珠夫婦的邀請,父親來到美國講學。他說:“我們在外國,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你可以學他們的長處,但絕對不要因為他們笑你與他們不同,而覺得自卑,因為我們的文明比他們悠久而優美。無論如何,看見外國人不要怕,有話直說,這樣他們才會尊敬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