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
探索思考
“知道誌摩,就不能不知道誌摩的康橋”,康橋成就了徐誌摩,徐誌摩又用充滿靈性的文字賦予了康橋令人眷眷不舍的美。這令人神往的康橋究竟美在何處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感受一番吧。
閱讀批注
一
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1不論別的,單說求學。我到英國是為要從羅素。羅素來中國時,我已經在美國。他那不確的死耗傳到的時候,我真的出眼淚不夠,還作悼詩來了。他沒有死,我自然高興。我擺脫了哥侖比亞大學博士銜的引誘,買船票過大西洋,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認真念一點書去。2誰知一到英國才知道事情變樣了:一為他在戰時主張和平,二為他離婚,羅素叫康橋給除名了,他原來是Trinity College的Fellow,這來他的Fellowship也給取消了。他回英國後就在倫敦住下,夫妻兩人賣文章過日子。
1 總起句
總起句是一篇文章的開篇語,能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作者以“周折”開篇,敘述了與康橋結緣的由來,同時與後文作者對康橋的喜愛形成對比,達到了先抑後揚的效果。
2 為了追隨英國哲學家羅素從學,徐誌摩放棄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因而他在此處用了“擺脫”“**”這樣的詞匯,用詞巧妙,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性格中純真、果敢的一麵。
因此我也不曾遂我從學的始願。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裏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我認識了狄更生先生。狄更生——Gal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個有名的作者,他的《一個中國人通信》(Letters From John Chinaman)與《一個現代聚餐談話》(A Modern Symposium)兩本小冊子早得了我的景仰。我第一次會著他是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說,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裏吃茶,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