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幽默感

馬宗融先生的時間觀念

字體:16+-

老舍

探索思考

馬宗融先生是老舍先生的另一位文友。文章標題向我們暗示著馬先生的“時間觀念”是與眾不同的,值得專門來寫一寫。以“時間觀念”為題材的文章比較少見,我們可以看看老舍先生從什麽角度來寫。

閱讀批注

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個裝飾品。無論約他開會,還是吃飯,他總遲到一個多鍾頭,他的表並不慢。1

1 側麵表現,提示中心

本文從“時間觀念”這個主題入手,記述了馬宗融先生的一些趣事。作者沒有直截了當地說“馬宗融先生缺乏時間觀念”,而是用“手表”這一象征時間的事物從側麵進行表現,引出主要內容。馬先生的手表“是一個裝飾品”,意味著對馬先生來說,時間不重要。

來重慶,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書屋。有的說也罷,沒的說也罷,他總要談到夜裏兩三點鍾。假若不是別人都困得不出一聲了,他還想不起上床去。有人陪著他談,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裏兩點鍾。表、月亮、太陽,都不能引起他注意到時間。

比如說吧,下午三點他須到觀音岩去開會,到兩點半他還毫無動靜。“宗融兄,不是三點有會嗎?該走了吧?”有人這樣提醒他,他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點吃飯。早回來呀!”大家告訴他。他回答聲“一定回來”,便匆匆地走出去。2

2 語言動作描寫

“戴”“提”“向外走”,一係列動作連貫進行,接著突然插上兩句對話,使之短暫停頓,然後“匆匆地走”,仿佛在對話部分蓄了蓄力,此時的動作就加了點速度,更緊迫了一些。行文張弛有度,節奏感強。

到三點的時候,你若出去,你會看見馬宗融先生在門口與一位老太婆,或是兩個小學生,談話兒呢!即使不是這樣,他在五點以前也不會走到觀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談,至少有十分鍾的話。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過去解勸,還許把別人勸開,而他與另一位勸架的打起來!遇上某處起火,他得幫著去救。有人追趕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見某種新東西,他得過去問問價錢,不管買與不買。看到戲報子,馬上他去借電話,問還有票沒有……這樣,他從白象街到觀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記得開會那件事,所以隻走兩三個鍾頭,到了開會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經散了會,他也得坐兩點鍾,他跟誰都談得來,都談得有趣,很親切,很細膩。有人剛買一條繩子,他馬上拿過來練習跳繩——五十歲了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