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要麵對孩子發燒的問題,每當孩子發燒時,全家無眠,人仰馬翻。
不知從何時起,家長普遍認為吃藥效果沒有輸液好。當抱著發燒的寶寶來到醫院時,最希望的是趕緊用上藥,最好藥到病除,越快越好。經常有家長說:“吃藥效果來得太慢了,孩子明天就要上學了,耽誤不起。”以為輸液就可以馬上退燒,所以,發燒到醫院怎麽能不輸液呢。有這樣想法的中國家長不在少數,很多家長認為打點滴退燒起效快、效果好。往往在他們將想法付諸實踐的時候,現場會非常具有張力,但凡大一些的醫院留觀室,前些年都可以見到“吊瓶林立”的景觀。
輸液治療是西醫醫院的常見治療手段之一,最初隻是針對搶救病人。至今,在國外輸液治療不亞於一個小手術,非常慎重。國外大多數醫院沒有輸液室,而國內絕大多數醫院都有門診輸液室。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靜脈輸液在我國醫院快速發展,門診輸液幾乎成了患者的治療首選,形成了“輸液好、輸液快”的錯誤認識,很快替代了肌內輸液,迅速被人們接受,門診輸液幾乎成了中國老百姓的就醫習慣。靜脈輸液的特點是量大、起效快,但起效快≠療效好≠安全。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醫療用具數量統計結果:2007年全國輸液產量共計71億瓶(袋),與2006年相比增長超過10%;2009年,全國輸液生產量104億瓶(袋),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使用了8瓶,遠遠高於世界醫療人均輸液2.5~3.3瓶的水平。2009年之後,輸液的生產量依然持續增加,2014年高達136.92億瓶(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輸液大國”。[1]
靜脈輸液現在已是公認的危險給藥方式。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極易出現肺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症和過敏反應等。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每年實施的120億人次輸液中,約一半是不安全的。過度輸液更是嚴重危害健康和安全。《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共收到85.29萬份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一半以上(55.8%,低於2012年的56.7%)是輸液造成的,嚴重的占到了73.4%,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輸液不良反應。很顯然,輸液的風險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