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診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之一,聞者,兼有聞味與聞聲之意,既用嗅覺又用聽覺進行診斷的方法。因為聲音、氣味與內在髒腑的病變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聲音、言語、呼吸、氣味的變化能夠反映髒腑氣血的盛衰變化,對判斷正氣盈虧和邪氣盛衰有指導作用。
一、五聲應五髒
人類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最早是通過聲音傳達的。人體隻有在氣血充足、氣運暢通、神明正常的時候,發聲器官才得以溫養和調控,才能正常發出聲音。
中醫將人發的聲音概括為“呼聲、笑聲、歌聲、哭聲、呻聲”五種。《黃帝內經》有“五音五聲應五髒”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高明的中醫能從寶寶的呼聲、笑聲、歌聲、哭聲或呻聲中,分辨出哪一個髒器出了問題。
如果小孩容易發怒、愛大呼小叫,老話說是“肝火旺”
肝對應的是“呼”聲,無論是呼喊還是呼氣,都因肝而出。
如果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大呼小叫,說明肝氣過盛,肝陽上亢;相反,肝氣鬱結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長籲短歎,發出“呼呼”的聲音。這時候家長會很奇怪,說孩子小小年紀哪來的憂愁。其實,這是人體一種不自覺的自救,通過呼氣歎氣來緩解肝鬱。
如果孩子喜歡大呼小叫或脾氣不好,不要以為是孩子脾氣壞,可能是孩子肝氣不疏,是肝鬱造成的。肝火旺的孩子可以多吃點兒山楂、蘿卜、紫蘇等行氣的食物,也可以練習多發“噓”字音,等於讓孩子自己緩解自己的情緒,以免怒氣傷肝。
如果小孩嬉笑無常,常笑個不停,老話說是“失心瘋”
心對應的是“笑”聲,無論是嬉笑還是大笑,都因心而出。
心氣足的孩子愛笑,笑聲聽上去也很爽朗。但如果孩子總是笑個不停,就有問題了。凡事都不能過,笑多了耗傷心氣,心氣再足也經不起傷耗。所以,心氣太過也並非好事。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適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氣,有益健康。可過猶不及,笑得太多太過就要出問題了。很多笑星都死於心髒之類的疾病,如高秀敏、馬季、侯耀文等。當然,這些都是成人老人,小孩子不會的,隻要及時調整就不會出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