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感冒發燒不用慌 寶媽用藥有妙方

推薦序

字體:16+-

西醫是治療人的病

中醫是治療病的人

——劉熾京 世界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

應莉萍博士之邀,為《感冒發燒不用慌,寶媽用藥有妙方》一書作序。

我與莉萍博士相識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她在讀博士期間給我們做了一次關於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講座,對西藥、中藥的毒副作用做了詳細分析,她的講座令我大開眼界。莉萍博士拜師於太素脈法的傳人陳雲鶴,之後我們多次在世界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的各界年會上見麵,以及多次聽她所做的脈象與用藥的演講,印象深刻。一位西藥學博士,能憑脈將中藥運用得如此嫻熟,不得不令人讚歎。

為了作序,我花了幾天時間通讀了這本即將出版的通俗讀本《感冒發燒不用慌,寶媽用藥有妙方》。莉萍博士學貫中西,一位西藥學博士,不僅精通西藥的藥理、藥效及其毒副作用,還由於對中華文化的愛好,對中醫藥的興趣,拜多位中醫名家為師,學習了中醫藥的理論和藥理之後,從不同的角度對中西藥的優缺點進行了解讀。書中所列舉的十大雷區,更令人讀後對發燒一證的西藥、中藥有了清楚認知。本書從用藥雷區到中藥西藥的利弊,以及合理辨證地使用中藥,到寶寶的育養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非常值得一讀。

中醫西醫的根本區別在於“西醫是治療人的病的醫學,中醫是治療病的人的醫學”,這是我多年來在各種演講中經常提到的。中醫與西醫並不一定要結合,而在於很好的配合,從而達到治愈有病的人的目的。

小兒疾病的難治之處在於,無法問診,大一點兒的敘述不清,小些的兒童甚至拒絕醫生觸碰,無法診脈。臨床望診十分重要,了解小兒疾病的致病因素很重要,小兒疾病不外乎外感或內傷,區分好外感的寒熱性質是把握用藥的關鍵,外感發熱常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的影響,感受風熱或風寒,或夾濕夾火,或食積外感,內因多由於飲食不節導致,因此觀察寶寶平時的一舉一動頗為重要,不能一方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