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雖然不相見

人有人的天命,神有神的慈恩

字體:16+-

我們手捧著各處尋來的“答案”,試圖找出那個“問題”所在。

然而,怎麽“答案”全都不錯,“問題”卻總也找不對呢?

大叉:

今天突然想起了你,想起了家鄉的那條河,那個岸邊,那曾是兩個慘綠少年的寂寞天涯。

記得我倆常常在下午逃課,騎車來到河邊,不為厭學,也不為玩耍,就是想遠離人群靜靜地待著,看過往的船隻從不知名的地方來,又向不知名的地方去,像極了這毫無頭緒的人生。看那江麵的另一端,隻聽聞,卻未到過的對岸,又像極了那躍躍奔赴的前程——那是怎樣的兩個十四歲少女,又憂傷又勇敢,又寂寞又幸福。待到高中畢業,離家求學,繼而求職,我們便再也沒有機會流連在任何一條河岸了,帶著自以為了達、自以為堅定的答案,隨波逐流,滾滾而去。記得剛剛離開大學校園時,全身心隻想著如何盡快地在社會上立足,那時候的你也是剛剛到了陌生的瑞士吧,“我是誰?我要的是什麽?什麽最適合我?”這些問題,顯得既不合時宜,又裝腔作勢,眼下最要緊的是“我住哪?我這個月能掙多少?什麽時候提拔我?”再也不能像我們坐在江邊看雲、看風、看虛無的那個時候,你已經長大成人,現實迫在眉睫。

直到一年年過去,曾經一心認為必須要尋求的那些,一點一點被得到,我卻不得不麵對另一個日益明顯的事實——我不快樂。環顧四周,身邊的人們也大多不快樂,我知道你在他鄉,更是苦不堪言。我們既賺錢,也捐錢;我們既進修,也靈修;我們既儒又釋;我們既佛又道。我們手捧著各處尋來的“答案”,試圖找出那個“問題”所在。然而,怎麽“答案”全都不錯,“問題”卻總也找不對呢?

欲望之流並沒有把我引領到更為空闊的境地,反而日趨蠅營狗苟,四顧茫然。渴望回到那個獨自扣問,深觀源底的少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