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通過討論我在故事梗概中沒有提及的一些片段,來證明這些假設。從這個角度匯整各種事件的時候,我不會依照書本或是法比安發展的時間順序。我更願意把它們當作嬰兒期發展的某些特定方麵的表現來加以考慮。並且我們必須記住,特別是在嬰兒期,情緒經驗不僅是連續的,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幾種經驗會同時發生。
我認為小說中有個插曲,對於理解法比安的早期發展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法比安-弗格森在入睡時,為他的貧窮和無能感到非常沮喪,並且非常害怕自己無法再轉變成另一個人。醒來時,他發現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他比平時更精心地著裝外出。坐在陽光下,他變得安然自得起來,所有在他身旁出現的臉孔都顯得美麗。他也以為在這欣賞美景的當下,沒有“任何欲火焚心的貪念”,這種貪念在過去極易毒害他真正嚴肅思考的時刻。相反,他隻是讚美著,帶著一絲近乎宗教的崇敬。他很快就餓了,因為他未進早餐,他認為是這個緣故,使他感到有點兒頭昏眼花,同時他還體驗到希望與喜悅。他發現這種快樂狀態也是危險的,因為他必須打起精神,采取行動,將自己轉變為另一個人。不過首先饑餓驅使他得找點吃的。【我認為:這種陶醉的狀態可以和達成願望的幻覺(wish-fulfilling hallucination)(弗洛伊德)相比較,嬰兒在現實的壓力下,特別是饑餓的時候,這樣的幻覺無法長久保持。】他走進一家麵包店,想買一個麵包。麵粉和熱麵包的氣息總是讓他想起兒時的假日,在鄉下的房子裏滿是孩子。我相信整個麵包店在他心裏變成了哺育的母親。他專心致誌地看著一大籃子新鮮麵包,伸手去拿時,突然聽見一個女人的聲音,問他想要什麽。他嚇了一跳,“就像一個夢遊者突然被叫醒似的”。她帶著香甜的氣息,“像一片麥田”。他渴望撫摸她,並且驚訝自己不敢這麽做。他為她的美麗神魂顛倒,感覺可以為她放棄一切信念希望。她遞給他麵包時,他愉快地觀察她的每一個動作,他的視線集中在她的**上,他可以看到衣服下麵那**的輪廓。那白皙的皮膚令他陶醉,他感到難以抵擋的渴望,想用雙手環繞她的腰肢。一離開麵包店,他就滿心悲苦。他突然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把麵包摔在地上,並用“他那閃亮的黑皮鞋踐踏它……以此來侮辱麵包本身的聖潔”。隨後他想到那個女人曾碰過它,“在欲望受阻的狂怒之下,他狠狠地咬進麵包最厚的部分”。他甚至不放過剩下的麵包,在口袋中將其撚得粉碎。同時他似乎感到一小塊麵包屑像石頭般卡在喉嚨。他陷入了痛苦。“什麽東西像第二個心髒,在他的胃上方跳動拍打,這東西又大又重”。再想起那個女人,他得出苦澀的結論:他從未被愛過。他和女孩子們所有的風流韻事都汙穢不堪,他從未遇到過一個女人擁有“如此豐滿的**,現在一想到那揮之不去的豐滿的樣子,他就覺得備受折磨”。他決定回到店裏,至少再看她一眼,因為他似乎要“被這欲火焚身”。他覺得她更加可人了,甚至單單是看著她,就無異於撫摸她。之後他看到一個男子和她說話,那男子把手深情地放在她那“乳白”的手臂上。那女子對著男子微笑,他們討論著當晚的計劃。法比安-弗格森肯定自己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幕,“每一個細節傾注了無限的悲劇感”。男子對女子所說的話語仍在耳畔回響。他無法“抑製內心深處什麽地方發出的那個滔滔不絕於耳的聲音”。絕望中,他用雙手蒙住自己的雙眼。他不記得什麽時候自己忍受過如此劇烈的欲火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