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克萊因文集(共4卷)

第一章 兒童的發展 (1921)02

字體:16+-

現實原則與享樂原則之間的拉扯

然而,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由於現實意識增加顯然有助於降低他的全能感,而且弗裏茨必須在追根究底的衝動壓迫下,經由痛苦的努力才能克服全能感,因此現實意識與全能感之間的衝突,也是造成他矛盾態度的原因。當現實原則在衝突中占上風,顯示個人的全能感還是會受到局限時,他就會同時出現平行的需求,試圖貶低父母的無所不能,以緩和這個痛苦的衝動。但是如果享樂原則獲勝,他就會堅持父母是完美的,以支持這個原則試圖捍衛的全能感。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這個孩子才會隻要一有可能,就會試圖挽救自己跟父母都是全能的信念。

當他被現實原則驅使,試圖痛苦地放棄自己不受限的全能感時,他同時可能開始需要界定自己與父母能力的界限。

我覺得,在這個個案裏,這孩子比較早出現,也發展得比較好的求知欲望,刺激了他較微弱的現實意識,也戰勝了他的潛抑傾向,而確保他能獲得對他而言如此新且重要的認知。這樣的認知,以及特別是隨之而來對權威的減損,將會更新並加強他的現實原則,讓他得以繼續在思考和認知上,獲得從他修正和克服全能感覺後,就開始出現的進展。他基於本能衝動試圖縮減父母的完美性(顯然有助於建立他自己與父母能力的界限),因此導致全能感覺降低,並導致權威減損。所以,權威的減損跟全能感的減弱,兩者之間得以互動和彼此支持。

樂觀態度與攻擊傾向

關於上帝存在的問題與死亡

自從關於上帝不存在的那次對話之後,他隻有少數幾次膚淺地提到這件事,而且大致上已經不再講到複活節兔子、聖誕老人、天使等等。但他確實又提過魔鬼。他問他姐姐,百科全書裏麵有什麽。她告訴他,你不知道的事情都可以在裏麵查到。於是他問:“那裏麵有沒有關於魔鬼的事?”她回答說:“有,裏麵說世界上沒有魔鬼。”他便沒有進一步的評論。他似乎對死亡隻建立了一個理論,而這個理論最早是出現在他針對L家小孩說的話:“我們全部都會回來。”還有一次他說:“我希望我有翅膀,就可以飛。小鳥死了以後還有翅膀嗎?一個人不在的時候,就是死掉了,對嗎?”這一次他沒有等人回答,而是直接繼續講下一個話題。之後他曾有幾次幻想自己能飛,還有翅膀。但有一次,他姐姐告訴他,飛船可以替代人的翅膀,他聽了很不高興。當時他很沉迷“死亡”這個主題。他有一次問他父親,他什麽時候會死。他也告訴傭人說她有一天會死掉,但他試著安慰對方說,那要等她老了以後才會發生。此外,他也跟我說過,他死的時候,動作會變得很慢——像這樣(他的手指移動得很慢、幅度很小)——還說當我死的時候,我的動作也會變得這麽慢。還有一次,他問我人睡覺時是不是都不會動,然後說:“不是有些人會動,有些人不會嗎?”有一次他在書上看到查理大帝的畫像,並得知他很久以前就死了,他問:“如果我是查理大帝,那我是不是死了很久了?”他也問過,如果一個人很久都不吃東西,是不是會死掉,還有要多久不吃東西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