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克萊因文集(共4卷)

第十章

字體:16+-

早期兒童焦慮情境對自我發展的影響

精神分析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是識別和改善焦慮,個體表現出來的精神病症是個體不能改善焦慮的結果。除了對焦慮進行改善,還有一些常規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是因精神病症而產生)。這些常規治療方法對於自我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這一章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方法上。

在發展的初期,自我受製於早期焦慮情境的壓力,自我的力量弱小。自我一方麵要滿足本我的強烈要求,另一方麵又要受到殘酷超我的威脅,自我不得不使盡全力去滿足雙方的要求。弗洛伊德描述自我是一個可憐的小家夥,服侍三個主人,被三處危險威脅【《自我和本我》(1923)(《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標準版》,卷19,第56頁)。,這個描述對於兒童弱小、未成熟的自我來說尤其真實,因為兒童主要的任務是控製自己的焦慮【在一些極端的病例中,這個壓力是如此的強大,它完全阻止了自我的發展。但是,即使是在更反常的病例中,壓力不僅作為一個促進手段,更是作為阻礙發展的手段。為了得到一個更好的效果,在所有發展過程中,需要這個合作因素的最佳關係(對比我的論文《自我發展中的標記形成的重要性》,1930,《克萊因文集Ⅰ》。。

在遊戲中,正如弗洛伊德在分析一個一歲半【《超越快樂原則》(1920)(《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標準版》,卷18,第14頁)。的兒童遊戲中表明的那樣:甚至是年紀非常小的兒童也會努力克服自己的不愉快經曆。在這個遊戲中,兒童把一個纏線的木卷線筒向外拋擲,它消失了,隨後收線,線筒又回來了。兒童不斷重複這個動作,他學會了控製不愉快事件的情境——母親的身影隻是暫時消失。弗洛伊德在兒童遊戲中識別出兒童遊戲行為普遍重要性的功能,通過遊戲,兒童把被動經曆轉變成主動感受,並且把不愉快變成了愉快,他把當初不愉快的經曆加上了一個快樂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