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千秋人物

周恩來的普世價值

字體:16+-

周恩來離開我們已近四十年,但是人們還是常常想起他說到他,其親切自然如斯人還在眼前。以至於“總理”這個詞幾為周恩來專有,他之後雖有多任總理,但人們單稱“總理”時多是指他。1998年,總理百周年時我曾寫過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說到“人格相對論”,偉人的人格是超時空的。要不然我們怎麽解釋:他雖是生活於那個時代,而後來的人也還在一代代地懷念他;他在政治上雖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黨派,而許多別的國家、別的黨派的也一樣地尊敬他;和他同時期的還有一大批功業卓著的老革命家,而人們念叨最多、懷念最烈的卻是他。周恩來是一個超越時代、超越政治、超越黨派和國界,在人格上有普世價值的人。他的思想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一個民族出了一個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人物是我們民族的驕傲。研究周恩來,小者可知怎樣做官;大者可知怎樣做人;再大者可知怎樣構建一個社會。

周恩來人格精神有多方麵,其基本點有三:仁愛、犧牲和寬容,而猶以第一點為最。

一、仁愛

我在《大無大有周恩來》中談到周有六個“大有”,其中第一個就是“大愛”。愛這個詞在“文革”前和“文革”中是被當作資產階級思想批判的。殊不知共產黨和一切革命黨都是從同情被壓迫者出發,熱愛他們,因而產生革命的動機和動力,最後獲得他們的擁護而得勢、得天下的。而除邪教外的一切宗教也都是以愛心來團結民眾的。基督講上帝之愛,無分彼此;佛教講普渡眾生,甚至愛一蟲一草;儒家講“仁、義、禮、智、信”,第一個就是“仁”。仁即是愛,強調“二人”,處世要為別人著想,不能自私。愛是人類的本性,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磁場。人人需要愛,也需要貢獻出自己的愛,才能溝通交流,才能生活生存。愛,先從最近處的身邊做起,進而普愛天下。有情愛而成婚姻,有血緣之愛而成家庭,有團體之愛而成宗教、黨派,有一族一國之愛而成社會,有人類之愛而普世同歸。古人設想過大同世界,馬恩設想過共產主義,都是平等、博愛。愛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也是政治家團結民眾、改造社會、創造世界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