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滔滔不絕、宏大敘事,隻是一些記憶穿心而過。如果夠迅捷便抓住了,拓成文字,就會出現在你麵前,如果筆端太慢,就隻能重歸於幽冥,隻好藏在我的心裏。
正覺無上
不知道佛陀是如何拖著羸弱的身體從尼連禪河走到那顆菩提樹下的,那基本上相當於從聚藏寺走到正覺塔的距離。在噶舉大祈願法會期間,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重複這一條佛陀從領悟到覺悟的路徑,也許真的,以此因緣,我們正一寸一寸地向著佛果靠近。
這一種重曆佛陀住世之光景的想象,會在噶舉大祈願法會大藏經繞塔的那一天得到最真切的實現。每每這個時候都會流淚,淚眼婆娑地看著傳承中的長老仁波切肅穆持香,步履堅穩地從麵前經過,在後麵的便是肩承經卷的僧眾了,莊嚴絕倫。佛陀在世時定然也是這般僧團鼎盛,四眾和諧,律儀清靜吧?那時候的我有沒有拔足跟隨?有沒有致心頂禮?有沒有熱淚盈眶?不過是換了一番時空再際會,甚至根本時空亦虛妄,今日威德眾師尊,信是當年釋迦王。
佛陀在時我蹉跎,此生不能再錯過,看您緩緩在我麵前經過,香霧繚繞,梵唄旋響,我也該上路了。
福慧雙修
佛陀在祇園精舍教化的時候,一天,當佛陀托缽經過街道,有一對夫婦供養佛陀一缽飯,佛陀說:“種一收十,種十收百,種百收萬,你們以此一缽飯的布施功德,將獲得無量的福報。”
佛陀說後,正想離開,但那對夫婦懷疑地問道:“佛陀!我們凡愚的人真不了解,僅僅一缽飯的布施,哪能獲得多大的福報?”
佛陀解釋道:“你見過尼拘陀樹嗎?一樹茂盛到四五裏路之遠,每年落下的果實有數萬斛之多。當初,尼拘陀樹的種子,也隻是一粒果實。”
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佛陀古製已經不再如當初一樣盛行,也許人們寧願相信隻有將金錢投資到股票市場,才可以獲得巨額的返還。然而在這裏,仍有眾多的善男子、善女人願意相信,供養如法修行的出家人,是修習清靜善業的難得因緣;那一隻隻擎舉的空缽,是末法眾生難知難遇的上好福田。每年的噶舉大祈願法會都有一天,是特別安排的僧眾托缽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