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尋近代中國

列強冷對大阿哥

字體:16+-

總理衙門的回複無法使各國公使滿意,不過這個回複畢竟使各國公使與中國政府自動恢複失去很久的外交聯係。各國公使趁熱打鐵,再接再厲,要求總理衙門安排一個緊急會晤,並明確要求慶親王參加。總理衙門很快同意了這項要求,時間安排在3月2日。

就在會晤的前一天(3月1日)晚,五國公使分別接到總理衙門的照會及附件,附件中有直隸總督奉旨剿辦義和拳的布告及一道上諭,這篇上諭使用了“取締”義和拳等字樣。

總理衙門的照會沒有使各國公使放心。3月2日,他們依然如約前往總理衙門與慶親王等中國大臣會晤。慶親王向各國公使解釋了朝廷的政策,對於各國公使要求在政府公報中正式發布那份剿滅義和拳的上諭,慶親王婉言拒絕,以為不合體製。

如果從大清國體製說,各國公使的要求確實有點問題,這其實隻是對清廷的不信任,是要求清廷將皇上的禦旨公開發布,以便稍後對照檢查。這當然不太合適。不過,各國公使也無法理解中國的體製運轉,有時候覺得中國體製很有效率,有時又覺得這個體製根本轉不動。清廷明明白白說要對義和拳進行鎮壓了,但是這個鎮壓始終沒有付諸實踐,除了袁世凱在山東略展拳腳,其他地方還是老樣子。山東在袁世凱治理下形勢好轉,隻是這個好轉又以義和拳大規模向直隸遷徙為代價。鑒於這一係列複雜情形,各國公使越來越傾向於武裝幹預,至少各國應該聯合起來在中國北部沿海進行一次軍事演習,以此警告清廷和義和拳。

各國公使的建議並沒有很快得到各國政府的同意,因為軍事幹預畢竟不是小事。各國政府依然期待中國政府能夠覺悟能夠反省,能夠在義和拳問題上拿出勇氣。然而或許是因為清廷內部問題太複雜了,拖到3月下旬,華北的局麵不僅沒有好轉跡象,反而越來越複雜,義和團開始大規模向京津地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