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紅燭·死水

第14章 詩人

字體:16+-

閱讀指導

《詩人》是聞一多的自敘狀、自畫像,是他藝術精神、藝術追求的真切剖白,是詩的宣言。

人們說我有些像一顆星兒,

無論怎樣光明,隻好作月兒底伴,

總不若燈燭那樣有用──

還要照著世界作工,不徒是好看。

人們說春風把我吹燃,是火樣的薇花,

再吹一口,便變成了一堆死灰;

剩下的葉兒象鐵甲,刺兒象蜂針,

誰敢抱進他的**的胸懷?

又有些人比我作一座遙山:

他們但願遠遠望見我的顏色,

卻不相信那白雲深處裏,

還別有一個世界──一個天國。

其餘的人或說這樣,或說那樣,

隻是說得對的沒有一個。

“謝謝朋友們!”我說,“不要管我了,

你們那樣忙,那有心思來管我?

你們在忙中覺得熱悶時,

風兒吹來,你們無心地喝下了,

也不必問是誰送來的,

自然會覺得他來的正好!”

有人認為,詩人不過是一顆沒有實際用處的“星兒”,除了“好看”,毫無現實意義,有人認為,詩人的生命脆弱、個性刁鑽古怪,根本不值得親近。終於有人對詩人表示了讚歎和欣賞,但他們絲毫也不想與詩人作心的交流,靈的溝通。

不被人理解和認可是悲哀的,但詩人倒似乎沒有這樣深的悲哀,他似乎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他的人生追求、價值觀念與那些庸庸碌碌的俗人有著層次性的差別。

既然如此,那麽詩人與俗人、詩與現實世界之間就永遠是互不相融、難以對話了麽?詩人注定了隻能孤立地生存在世界上,於人無用,於世無幹麽?顯然這又並不符合聞一多的思想主張,實際上聞一多同時把藝術作為“改造社會底急務”。

這首詩在構思上很有點“誘敵深入”的味道,全詩用意在於宣揚聞一多對詩、詩人之社會功效的認識,藝術地剖露他的“詩的宣言”。但卻沒有開門見山道出他的觀念,而是別出機杼地介紹了幾種很有代表性的“俗見”,借以引導和清理讀者的思想意識,在對“俗見”的介紹中,聞一多已經有意無意地顯示了他們的粗陋和偏頗,表達了一位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與人生態度,最後,在一個形象性的比喻中闡發了自身的獨立見識。這樣,即便是原本偏頗的“俗人”,也容易接受這一藝術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