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適治學講演集:提高

第14章 治學的三根毫毛 (2)

字體:16+-

說到這裏,讓我再引個例證,來說明準備工作對於做學問的重要。大家知道達爾文是一個生物學大家,他一生為了研究生物演進的狀態,費了二十多年的光陰,並且曾經親自乘船遊曆全世界,采集各種動植物的標本和研究其分布的狀況,積了許多材料,但是總想不出一個原則來統括他的學說。有一天偶然讀起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的《人口論》,說糧食的增加是照數學級數,即是依一、二、三以上升。人口的增加卻是照幾何級數,即是依二、四、八以上升,所以人口的增加快於糧食。達爾文看到這裏,豁然開朗地覺悟起來了,因此確定了“生存競爭,優勝劣敗”的原理。我們知道達爾文二三十年所研究的是生物學的學問,但是還要依賴經濟學來補助,才能替他的整個學問找到一個基本的原則,可見學問要廣博,知識要豐富,不應隻是注重於方法的問題,還須擴大學問的角度和台基,以為做學問的基礎,然後學問才有成就的希望。

二、養成良好的習慣。上麵我已經詳述做學問的工夫,須要有廣博的知識來做基礎,但是單持有廣博的知識,還是不足用,此外,還要養成二三種良好的習慣才成。通常所謂論理學或方法論,想諸位也知道其中有演繹歸納等的方法。如果以為論理學或方法論可以完全解決做學問的問題,諸位早就可以在教科書裏求得了。正因為做學問的功夫,並不單應在方法上考究,所以每一個人在學問上造就的深淺,都是有賴於良好習慣的養成。試看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如王念孫、戴東原、顧亭林、牛頓、達爾文等,那一個不是從良好的習慣中淘練出淵博偉大的學問來?所以在做學問之前,應有的第二條件,就是養成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約有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