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歲月留聲

第10章 少年遊 (10)

字體:16+-

有位高我三個年級的大同學跟我說,先秦諸子有人論述“白馬非馬”“雞三足”“卵有毛”“犬可以為羊”“馬有卵”“火不熱”“龜長於蛇”“飛鳥不動”等驚世駭俗的命題,令我驚訝不已,趕緊借來《莊子》看,盡管看不太懂,但內心喜悅卻難以名狀,因為總想獵取新知識,來滿足好奇心。上初中我每天上學都要從琉璃廠經過,琉璃廠是北京文化一條街,舊書店、文玩店,鱗次櫛比,一間挨著一間。每天在這裏都能看到挑動心弦的書籍,可是囊中羞澀,隻好如老饕過屠門而大嚼。1972年尼克鬆訪華之後,琉璃廠的海王村是北京第一家開放的內部古舊書店,憑介紹信購書。它吸引了許多愛書者。1973、1974兩年,我幾乎天天去。那時已經工作了,每月有四五十塊工資,麵對琳琅滿目的古舊書籍,仍是隻有望洋興歎的份兒。在琉璃廠買書時,我院物理係老教授孫念台先生(清末軍機大臣孫毓汶的曾孫)與我在海王村門口等著九點書店開門,一起衝入書店時,常常跟我念叨一些話:“不見可欲,心思不亂”“閉著點眼睛,碰到想要的貴書,就當沒看見”。可是,哪能呢?人長了眼睛不就是為了看的嗎?每天從琉璃廠過,都能看到“可欲”,此時,腳步慢下來,心跳快起來,頭腦脹起來,心思亂起來……

另外,是讀書的恐懼,這一點恐怕現在青年人很難理解。現在學校當局多麽希望學生一心一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啊!青年人哪裏知道這個口號就是1957年反右鬥爭、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以後批過來、批過去的萬惡之源啊。記得80年代,一次回學院辦事,院裏一位書記對我感慨說,現在學生不讀書,真難辦。我上大學時,他正是一位嚴厲批判“白專道路”的領導。我跟他開玩笑說:二十多年前,我們想讀書,你老批判我們。說什麽“白專道路,一不留神就會滑到反黨、反社會主義道路上去”。他也笑了說了聲“真是報應不爽啊”。那時全社會日益藐視知識,學校對於愛讀書的學生采取打壓政策,誰還敢老捧著書本看,特別是“封、資、修”的書。那時班上不斷開各種類型的批判會,批的最多的就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