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前五百四十五年,即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還隻是六歲的小孩子,那時的古中國,有大國小國,有強國弱國,他們在現在的河南商丘舉行了一次弭兵會議,會議情形,《左傳》魯襄公二十七年有很詳細很有趣的記載。那個時代,與現代的情形很相像,有兩個一等強國,北方的晉,南方的楚;有兩個二等強國,東方的齊,西方的秦,其餘的小國,都是他們的附庸,宋是介於兩大之間的小國,外交部長向戌與晉楚兩大國的國務卿很要好,發起弭兵(裁軍)大會,先向晉國的趙武說了,趙武召諸大夫商量,韓宣子說:“兵民之殘也……將或弭之,雖日不可,必將許之。
”又說:如果不允許,楚國倒要允許了,藉此號召諸侯,晉國會失掉領導的地位。晉國允許了,向戌又去楚國接洽,楚國也允許了,再向兩個二等強國提議,因“晉楚許之,我焉得已”,也就都讚成了,又通知其餘各小國,於是便在宋集會,當時的十四個國家都參加,由於晉的容忍,讓楚國占了麵子,總算會議開成。四年之後,紀元前五百四十一年,晉楚又在虢召開第二次弭兵大會,即所謂“尋宗之盟”。在這次大會中便出了亂子,東方小國莒提出控訴,控魯國出兵侵略他的土地。結果由晉國勉強調解了過去。又四年,紀元前五百三十八年,楚國公然出兵伐吳,弭兵大會全告失敗!這給我們的教訓是裁軍和和平的號召,沒有人敢反對,但沒有辦法的“裁軍”,“和平”是不會有結果的。
六十二年前,一八九八年八月二十四日,俄國召集一次和平會議,大家不相信這個會議會有結果,但沒有一個國家敢反對。於是在一八九九年五月十九日至七月二十九日在海牙開會,到會的共二十八國,我國也參加,會議的結果隻簽了海牙公約,其他毫無成就。過了幾個月,便發生了南非戰爭。四五年後,俄國本身也與日本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