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mber, most time is wasted in minutes, not hours. The average person diddles away enough minutes in ten years to have earned a college degree.
Thinking of this reminds me of a verse from my childhood by Julia Fletcher Carney:
Little drops of water,
Little grains of sand,
Make the mighty ocean,
And the pleasant land.
Do you recall the next four lines?
So the little minutes,
Humble though they be,
Make the mighty ages
Of eternity.
近來,我們的電視機屏幕上常常出現這樣一則廣告:男男女女都在爭取買一點時間。它真實地刻畫了我們這個慌亂世界的大部分人的境況。“我不要40小時的一周,”哥倫比亞大學前校長尼古拉斯?默裏?巴特勒說,“我想要40小時的一天。”
一些人和我們工作的時間一樣長,然而成就卻似乎比我們的要大得多,對此我一直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他們從不浪費那些時常打斷我們生活的點滴的時間。他們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等電話或修理工的憤怒上,而是充滿創造性地抓住那些星星點點的時間。他們手頭總有各式各樣的工具——一支鋼筆,一本書,一把剪刀或一根針。
克萊門特?C.莫爾是古典語老師。執教期間,他出版了一部希伯來語詞典,與此同時,他還是紐約市綜合神學院的主要捐助者。
然而,他被人們懷念的原因並不是神學院或是他的詞典,而是1822年他在聖誕節期間靈光乍現時匆忙間一揮而就的一組詩文——他隨手把它們塞到一旁,仿佛無關緊要。
魔術般的詩篇是這樣開始的:“那是聖誕前夜,整所房子裏……”詩文從未給莫爾帶來一分錢,然而它們的確給他帶來了不朽的聲望。
對我們而言,很多有關時間使用的建議我們都是能夠做到的。西雅圖有一位實業家總會帶著一個裝有信紙和信封的公事包,利用無數零星的時間,他與眾多友人保持著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