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失敗,實為成功
在中國,一提起聖賢,人們首先就會想到堯、舜,而後下至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但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人同在聖賢之列,以今日的話來說,他們都是成功者,都在有生之年創下了可觀的政績,他們都是深受世人尊敬的人。孔子則不然,孔子不是今天所說的有可觀的政績的成功者,而且孔子在生前曾遭逢無妄之災、無辜之罪,而困於陳蔡之野,飽嚐艱難困苦。但是,千載之後,從今日來看,孔子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人相比,孔子所受的尊崇最高。
中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有一種奇妙之處,他們對英雄豪傑的墳墓草草處之,從不愛惜,就是隨便棄置也全然不以為怪。友人白岩君是個中國通,我親耳聽他說,以後又在他送給我的《心之花》中看到,向來不珍惜英雄豪傑墳墓的中國人,對曲阜的孔廟卻相當鄭重地保護。廟觀莊嚴雄偉,至善至美,孔子的後裔,至今還受到比一般人特別的尊敬。可是孔子生前既沒有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可觀的政治功績,也沒有像他們一樣擁有極高的地位,更沒有富可敵國的財力,用現在的話說,孔子就是一個失敗者。但這種失敗並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孔子應該是真正的成功。
如果我們僅以眼前呈現的事實做根據,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那麽,因矢盡刀折而戰死於溱川的楠木正成是失敗者。而榮登征夷大將軍之位、威震四海的足利尊氏當然是一位成功者。但是,今天卻沒有人崇拜尊氏,而崇拜正成的人卻天下不絕。如此看來,生前看似成功的尊氏反成了永遠的失敗者,相反正成卻是一個永遠的成功者。
綜上所述,世人所謂的成功未必是成功,世人所謂的失敗也未必是失敗,這個道理就不言而喻了。像公司和其他一般營利的事業,一旦失敗,就會給投資者和其他許多人帶來麻煩,也將招致很大的損害。所以無論如何都必須力求成功,不許失敗。但是,精神事業則不然,如果大家眼光不遠,思考淺薄,隻顧眼前的成功,那就要受到社會的批評,對提升世道人心不會有所貢獻,最後終歸失敗,且是永遠的失敗。比如發行報紙、雜誌,以喚醒一代為目的,為了達此目的,有時必須違逆風潮,反抗潮流,難免會招致意外之禍,陷於世人所謂的失敗,飽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