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第34章 補記(3)

字體:16+-

1920年(64歲)次女蘇菲去世 發表《超越快樂原則》,開始研究本能問題,提出“死的本能”的概念。 第六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在海牙召開。 在維也納、柏林、布達佩斯、倫敦成立四個秘密核心小組,由忠實的精神分析學家組成。

1921年(65歲)發表《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開始係統研究“自我”,並涉及社會心理學問題。

1922年(66歲)發表《夢和心靈感應》、《忌妒、偏執狂和同性戀的某些神經症機製》。 第七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柏林召開。小女兒安娜成為會員。

1923年(67歲)4月下顎發現腫瘤,首次手術至去世共手術33次。 著有《自我與本我》,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提出一種新的人格結構理論模式。 與羅曼·羅蘭開始通信。

1924年(68歲)維也納開始出版《弗洛伊德全集》,發表《精神分析概述》、《神經症與精神病的現實性喪失》。 第八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薩爾茨堡召開,阿伯拉罕任主席。 羅曼·羅蘭和茨威格來訪。

1925年(69歲)發表《自傳研究》 研究婦女性欲問題。第九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洪堡召開。安娜代表弗洛伊德宣讀論文。 布洛伊爾與阿伯拉罕去世,弗氏撰寫悼文。

1926年(70歲)70壽辰時,奧地利官方首次通過廣播介紹弗洛伊德的生平,並收到羅曼·羅蘭、愛因斯坦、布蘭戴斯等人的賀電。 發表《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 艾丁根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艾丁根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弗氏聲明從精神分析運動引退。 蘭克《出生創傷》受指責,立即退出核心小組。

1927年(61歲)發表《一個幻覺的未來》、《拜物教》等研究宗教的論文。 第十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因斯布魯克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