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向你描述“自我”與“本我”的關係時,我越過了關於心理儀器理論的重要部分。我們不得不假定在“自我”內部存在著一個特殊機構,它不同於“自我”,我們叫它為“超我”。“超我”在“自我”與“本我”之間占據特殊位置,它是“自我”的高級心理組織,但與“本我”有著特殊親密的關係。實際上,它是“本我”第一次“對象貫注”的遺留物,是“俄狄浦斯情結”的繼承者。“超我”麵對“自我”的反抗,像對待一個物體那樣對待“自我”,並且常常十分嚴厲。對“自我”來說,保持一種與“超我”的良好關係跟保持與“本我”的良好關係一樣重要。在心理活動中,“超我”和“自我”的疏遠意義重大。你可能已經猜到“超我”即是我們稱之為“良心”的這種現象的心理載體。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超我”的正常發展——也就是依賴於“超我”的充分社會化。而這些恰恰是神經症患者心理上所缺乏的,他們的“俄狄浦斯情結”尚未通過正確路徑得以轉換。他們的“超我”,仍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對待兒子那樣地對待“自我”。在潛意識裏,他們的道德監督機製以一種原始的方式,通過“超我”對“自我”進行懲罰,疾病正是用來進行“自我懲罰”的工具。由於被罪疚感支配著,為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神經症患者們就需要用疾病來懲罰自己。
“這聽起來真的很神秘。最奇怪的是:顯然即使是患者良心的強大力量也不能進入他的意識領域。”
是的,我們才剛剛開始注意這些重要情況的意義,這也是我為什麽一定要以如此晦澀難懂的方式向你描述的原因。現在我可以進一步加以說明了,我們把所有那些阻礙患者康複的有力因素,稱作患者的“抵抗”,“疾病性獲益”就是其中一種“抵抗”。“潛意識罪疚感”即代表了“超我”的抵抗,這種“抵抗”是最有力的因素,也是我們最害怕的因素。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其他“抵抗”。如果“自我”在早期經曆中由於恐懼形成了壓抑,在“自我”接近被壓抑的情結過程中,它就不斷地作為一種“抵抗”顯露出來。至此,你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數十年來一直沿著一條特殊路線運行的本能過程,突然被期望去走一條剛剛為它開通的新路,這肯定會有很多困難。這可叫作“本我”的抵抗,心理治療的主要工作就是與所有這些抵抗作鬥爭。相比之下,“解釋”的工作就不值一提了。但是作為鬥爭對“抵抗”征服的結果,患者的“自我”被極大改變,並得以加強。這樣在治療結束時,我們可平靜地展望患者的將來行為了。另一方麵,你也可以理解我們為什麽需要那麽長的治療過程,關鍵並不在於分析進展過程的長度和材料的豐富,而在於這個過程是否清晰可見。如果軍隊不得不在綿延的山野裏抵抗敵人的話,它會被滯留在那裏數周,而在和平時期裏快車兩小時就能穿過。在心理活動中,這樣的戰鬥也需要時間。不幸的是,我不得不告訴你,每一種試圖加快分析治療的努力都已證明是失敗的。至今看起來最好的縮短治療過程的辦法就是根據規則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