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釋夢:弗洛伊德合集(3-4)

第73章 論夢(6)

字體:16+-

就兒童的夢而言,我們可以毫不困難地接受這一論斷。不管睡眠狀態或由睡眠狀態所引起的精神變化是什麽,它都是由入睡的決定造成的,這種決定或者是外部強加給孩子的,或者是由疲勞感引起的;而且還必須排除對精神機構的各種刺激,睡眠才有可能。排除外部刺激的方法是我們所熟悉的,但如何排除那些幹擾睡眠的內部心理刺激呢?我們可以考察一下母親是如何哄孩子睡覺的。孩子不停地提出各種要求;如他要求再吻他一下,或他還要玩一會兒等。母親滿足他的一些要求,但利用她的權威將另外一些要求推到第二天。顯然,每一個願望或需要都會對入睡產生阻抑效應。我們都知道格羅勒[19世紀奧地利通俗作家]所描寫的一個淘氣孩子的故事,他在夜間醒來,衝著保姆叫道:“我要那隻犀牛。”一個好孩子不會這樣大聲叫喊,而是夢見自己在玩一隻犀牛玩具。因為在睡眠中,夢者相信夢所表現的願望滿足,所以夢能夠排除這個願望並使睡眠得以繼續。無疑,夢象正是以這種方式被相信的,因為夢象具有知覺的精神假象,而兒童尚未發展出對這些幻覺或幻想與現實加以區分的能力。

對成人而言,這種區分能力已經形成,他們也理解,願望是無濟於事的,並在長期實踐中知道如何延緩願望的滿足,直到能夠通過漫長而迂回的道路來改變外部世界。所以成人也就很少在睡眠中通過短暫的精神途徑達到願望滿足,甚至根本不產生這種願望滿足;而且在我們看來可以依據兒童夢的模式建構的一切,其實都需要更複雜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麵,對成人而言,就其各種感覺來說,其精神材料都產生了為兒童所不具備的分化。由於生活經驗的作用便產生了一種精神動因,對心理衝動施加某種支配和抑製性影響,而且非常嚴格地保持著這種影響。此外,由於與意識和隨意運動之間的關係,它又用最強有力的精神力量的手段加以武裝。一些童年期衝動因對生活無用而受到這種動因的壓製,而任何來自這些衝動的思想材料也因此處於壓抑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