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曆史研究法

第20章 史跡之論次(4)

字體:16+-

第七,量度心物兩方麵可能性之極限——史之開拓,不外人類自改變其環境質言之,則心對於物之征服也。心之征服的可能性有極限耶?物之被征服的可能性有極限耶?通無窮的宇宙為一曆史,則此極限可謂之無。若立於“當時”“此地”的觀點上,則兩者俱有極限明矣。在雙極限之內,則以心的奮進程度與物的障礙程度強弱比較,判曆史前途之歧向。例如今日中國政治,若從障礙力方麵欲至於恢複帝製,此其不可能者也;若從奮進力方麵欲立變為美國的德謨克拉西,亦其不可能者也。障礙力方麵之極限,則可以使惰氣日積,舉國呻吟憔悴,曆百數十年,甚者招外人之監督統治。奮進力方麵之極限,則可以使社會少數優秀者覺醒,克服袁世凱之遊魂,在“半保育的”政策之下,曆若幹年,成立多數政治。史家對於將來之豫測,可以在此兩可能性之大極限中,推論其果報之極限。而予國民以一種暗示,喚醒其意識而使知所擇,則良史之責也。

第八,觀察所緣——有可能性謂之因,使此可能性觸發者謂之緣。以世界大戰之一史團而論:軍國主義之猖獗,商場競爭之酷劇,外交上同盟協商之對抗……等等,皆使大戰有可能性,所謂因也;奧儲被刺,破壞比利時中立,潛艇無製限戰略……等等,能使此可能性爆發或擴大,所謂緣也。以辛亥革命之一史團而論:國人種族觀念之鬱積,晚清政治之腐惡及威信之失墜,新思潮之輸入……等等,皆使革命有可能性,所謂因也。鐵路國有政策之高壓,瑞澄之逃遁,袁世凱之起用,能使此可能性爆發或擴大,所謂緣也。因為史家所能測知者,緣為史家所不能測知者。治史者萬不容誤緣為因,然無緣則史跡不能現,故以觀所緣終焉。

因果之義,晰言之當雲因緣果報。一史跡之因緣果報,恒複雜幻變至不可思議。非深察而密勘之,則推論鮮有不謬誤者。今試取義和團事件為例,供研究者參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