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石油戰爭

第12章 附錄二 蘇聯戰後經濟的部分數字

字體:16+-

蘇德戰爭3年中,蘇聯31850個工業企業、1710個城市、7萬個村莊、600萬以上建築被戰火毀壞,2500萬人無家可歸,2000萬人喪生,直接物資損失按1940年價格計算約3500億美元,占蘇聯當時全國社會財富的1/3。戰爭使蘇聯工業產量比戰前減少了許多,而美國工業比戰前增長了約1倍,蘇美工業差距因此拉大。

蘇聯首先執行了恢複經濟的1946~1950年的第四個五年計劃。以戰前1938年的工業生產為100算,到1950年,蘇聯工業為166%,美國為233%,日本為60%,英國為131%,法國為111%,西德為92%。“四五計劃”完成後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

1950年以後,蘇聯工業繼續以較高的速度發展。根據聯合國統計局發表的世界工業指數,以1950年的工業生產為100算,到1980年,蘇聯和西方國家的工業生產發展分別為:蘇聯1264,日本2600,意大利637,西德516,法國391,美國310,英國190。即1950~1980年,蘇聯工業增長遠遠高於除日本之外的其他發達國家。而如以戰前為基數,即1938~1980年,則蘇聯工業增長比日本也要快一些。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1951~1980年,農業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蘇聯為3.2%,美國2.0%,日本2.1%,西德2.0%,法國2.3%,英國2.4%,意大利2.2%。蘇聯農業生產增長速度比幾個西方大國都快。1950年,蘇美穀物產量分別為0.79億噸和1.4億噸,蘇聯是美國的56%。1989年,蘇美穀物產量分別為2.03億噸和2.84億噸,蘇聯穀物產量為美國的71%,而這一成果是在蘇聯農業自然條件遠不如美國的情況下實現的。

“一戰”前的1913年,俄國的工業生產遠低於德國、英國和法國(當時俄國工業生產僅為德國的1/6,英國的1/5強),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工業生產超過英、法、西德三國工業生產總和。

1913年,俄國隻生產19億度電,在世界上排第8位,在歐洲列第6位。1980年,蘇聯生產電力1.295萬億度,占世界申力產量的16.4%,在世界列第2位。其電力產量超過了英、法、意、西、德等組成的歐共體9國全部電力產量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