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音理之微,本非倉促所能豁然貫通也。如不知音理而妄談韻學,則必如苗仙麓之讀《關雎》,鳩、洲、仇入《廣韻》蕭、豪韻矣。顧亭林音理不深,但不肯矯揉造作,是以不如苗病之多。如歌、麻二字,古人讀麻長音,讀歌短音。當時爭論甚多,顧不能決,此即不明音理故也。居今日而欲明音韻之學,已入門者,宜求音理;未入門者,先講韻學。韻學之道,一從《詩經》入手,一從《廣韻》入手。多識古韻,自能明其分合之故。至求音理,則非下痛切工夫不可。
今人字母之稱,實不通之論也。西域文字以數十字輾轉相拚,連讀二音為一音,拚書二字為一字,故有字母之製。我國止有《說文》部首,可以稱為字母。《唐韻》言紐以雙聲疊韻,此以二音譬況一音,與梵書之以十四字母貫一切音者大異。唐末五代時,神珙、守溫輩依附《華嚴》、《涅槃》作三十六字母。
至宋沈括、鄭樵諸人,始盛道之。然在唐宋以前,反語久已盛行。南北朝人好為體語,即以雙聲字相調侃。《洛陽伽藍記》載李元謙過郭文遠宅,見其門閥華美,乃曰:“是誰第宅?”郭婢春風出曰:“郭冠軍家。”元謙曰:“彼婢雙聲。”春風曰:“獰奴慢罵。”元謙服婢之能。蓋雙聲之理,從古已具也。
今之三十六字母排次亦不整齊。如喉音、牙音均可歸喉,半齒、彈舌應歸舌頭,故當改為:
喉音
(深) 影 曉 匣 喻
(淺) 見 溪 群 疑
舌音
(舌頭)端 透 定 泥 來 日
(舌上)知 徹 澄 娘
齒音
(正齒)照 穿 床 審 禪
(齒頭)精 清 從 心 邪
唇音
(重) 幫 滂 並 明
(輕) 非 敷 奉 微
疑,應讀如“皚”而齊齒呼之。泥,應讀“你”平聲。從音廣東呼之最清。非、敷二紐,今人不易分別。江慎修言,“非”發聲宜微開唇縫輕呼之,“敷”送氣重呼之,使“敷”音為“奉”之清,則二母辨矣。如“芳”字為敷紐,敷方切。“方”字為非紐,府良切。“微”音唯江浙人呼之最為分明,粵人讀入明紐,北音讀入喻紐。知、徹、澄,南音往往混入照、穿、床。閩人讀“知”如“低”,則舌上歸於舌頭矣。